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末季,战国时代,中国政治社会经济各方面之组织结构发生空前大变动,各国竞争激烈亦旷古所未有……百家争鸣,正奇峰出,云诡波涌,蔚为壮观,诚为中国学术史上最灿烂光辉之大时代。

——据张凯之《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大抵儒家是想恢复小康之治的,所以以尧舜禹三代为法。道家则主张径复大同之治,所以要归真返璞。法家可分法、术两方面,法所以整齐其民,术则以监督当时的政治家,使其不能以私废公的。墨家则舍周而法夏。

——据吕思勉《中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道、法、墨四家的治国主张,说明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2024-05-2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互相论战,又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欣欣向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秦朝建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自由读书著书之风很快消失,“焚书坑儒”、刘项“不读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现象相继出现。所以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是一种在历史夹缝中的自由。百家争鸣既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只能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绝唱。

——摘编自岳庆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自由读书著书之风》

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文主义图景中,人性与神性、人性与物性之间始终存在着一道填不平的鸿沟。……从人本出发,则会将神本、物本遮蔽;从神本出发,也会将人本遮蔽;从物本出发,就会反过来与人本、神本相冲。因其不能兼容,自然彼此间存在着排异反应,总是处于相冲相克之中。……它对人存在的理解中,向上的一极没有包含神圣的维度,向下的一极没有包容自然万物,因此势必将人生神圣的维度让渡于宗教,将自然的和谐割让给科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孔见《从三点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核心特征,并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百家争鸣相比文艺复兴的主要不同,并分析文艺复兴的影响。
2022-02-17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