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是中华文化圈的集中创制时期,其主流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冯天瑜、杨华、《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蕴育出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海纳百川,活跃开放;革故鼎新,开拓进取;忧国忧民,居安思危;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等,这些文化基因增强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中,《诗经》是北方文化的代表。据统计《诗经》中含有忧、患、惊、恐、禅、悲、哀等字眼的诗篇有140余篇,约占《诗经》的46%其中"忧"字竟出现90次之多。《诗经》之自觉而高度的忧患意识,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整理自微博《诗经忧患意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圈能在这一时期"集中创制"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任选材料一中某一地域文化圈,从史学角度对其主流文化基因进行阐释。
2 . 新的社会阶层出现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士是中国古代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这个阶层的崛起,是春秋战国时代引人瞩目的社会现象,也是中国文化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春秋时期,由于宗法制度、世卿制度尚存,士阶层的人数基本上是固定的。……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上涌现出大批的知识分子。以前曾经有公职的大夫失去官职后,地位下降,但仍称作士。……后来,通过学习掌握了文化知识和某种技能的人无论有无公职,也不管职位高低,也都称作士。由于这些知识分子有才学、胆识和智谋,因而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重视和礼遇,“得士者昌,失士则亡”流传于战国时期,养士之风大为盛行。

——摘编自朱冠军《浅析春秋战国之际士阶层的演变》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不少人陆续脱离原来的工作岗位,转而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或“下海”经商,自我创业,或进入民营科技企业、外资企业等经济组织,或成为自由职业人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

——摘编自吴忠明《怎样看待中国现阶段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材料三   二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此外,“经理革命”的推进、信息技术革命的渗透等等,各种因素促使新中产阶级迅速壮大。……他们对于西方社会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不满……。政府出于维护政治稳定的长远目的,被迫通过立法推行一些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资本家与其他高收入者相当一部分收入被转移到低收入者手中。

——摘编自吴浩《新中产阶级的崛起与当代西方社会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分析士的身份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其变化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的社会阶层的特点,分析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产阶级迅速壮大”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0-08-0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