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现实局面,儒家坚信“礼乐文明”的路线,法家推行以战争取胜为基本追求结果的改革路线。这反映出当时儒法分歧的着眼点是
A.君主权力的强弱B.应对现实的路径
C.文化重建的力度D.兼并战争的规模
2 . 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动;韩非子则对“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现实给予抨击。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
A.民众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B.诸子思想日益趋向于统一
C.诸子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D.政治及思想权威尚未树立
2020-12-03更新 | 330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漫画绘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成语故事。下列观点中,与两个成语故事对应的是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④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先秦时期,儒家宣扬尧年老后自愿把王位禅让给道德高尚的舜,舜年老后又把王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禹。韩非却提出:“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韩非的说法旨在
A.否定儒家的正统地位B.为其君主集权主张提供依据
C.重新还原历史的真相D.表达对谋权篡位现象的不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一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君主对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韩非还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投"。他强调"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遵匹夫"。他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思想适应了中国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摘编自《韩非子》等

(1)根据材料,概括韩非子的国家治理主张及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子、商喉思想主张的共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 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臣关系成为利益交换关系B.战国七雄普遍实行军功爵制
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确立
2020-11-18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韩非子•功名篇》:“桀为天子,能制天下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子主张
A.礼教、仁义、感情都是不需要的
B.人君应该将所有权力集中,并提高威望以服人
C.定法应该清楚,使得民众皆知,并以严刑重赏来执行
D.君主应该具有一套驾驭臣子的手段和方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指出东周初始,“以天为宗”“以德为本”的观念逐渐衰落,中原大地处于无政府状态。为实现一统天下,诸侯国在构建、变革体系秩序的过程中,必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秩序,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春秋战国时局的变化说明
A.宗法分封制的瓦解推动了社会变革B.“以德为本”的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法家思想的诞生是时局变化的必然D.平民政治取代官僚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但法家之学,亦有落伍之处。……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这里的“落伍之处”是指
A.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B.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
C.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了地方权力D.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了道德教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