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论语·子张》中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如此,技术的体悟之“道”又与先秦儒家人生修行之“道”“合一”,继而引申出“技亦以致其道”。儒家的这一思想(     
A.彰显了人文主义情怀B.助推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D.为礼乐制度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不打算损害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过,他在坚持统治者拥有统治权力的同时,还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他和柏拉图一样,要国王做贤者,认为如果他们具有一个绅士的五条美德——诚实、正直、忠诚、恩惠和仁爱,他们就能成为贤者……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并成为国家的正统信条。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孔子的学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2-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当中国陷入连年战乱的分裂时期,他力主推行一些主张,认为它们至少能为当时的统治阶层带去和平、满足、高尚品格与个人文化素质的发展……他确信,道德秩序是遍及整个宇宙世界的。”据此判断,“他”的主张还包括(     
A.为政以德B.无为而治C.严刑峻法D.兼爱非攻
2024-01-1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尚书》中称君主、诸侯、公卿大夫为君子;《诗经》中,除了具有德行的统治者称君子外,女性的丈夫也称为君子;而《论语》中,孔子称有德行的人都是君子。君子内涵的演变(     
A.加速了王权与族权的分离B.体现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转变
C.适应了大变革的政治需求D.折射出西周礼乐制度走向瓦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虽“罕言利”,但他不排斥“利”,且表明在“义以为上”的前提下,可追求合理的利益与财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主张“以义制利”,认为财富分配不均匀是导致纷乱的根源,“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同时代的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强调“所谓财富,如其所有者不是公正、有德性的,即不能称之为财富”,懂得“以德生利”才是长久之道。在财富分配的方法上,柏拉图提倡“公有制”的原则。在理想国中,国民谁也不能拥有私有财产,统治阶级——哲学家和武士“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不能够拥有“金和银以及凡希望幸福的人们常有的一切”。柏拉图同时强调精神财富的重要性,物质财富仅是一种下等财富。

——摘编自朱晨蕾《孔子与柏拉图财富论之比较分析》

(1)据材料概括孔子的财富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据材料比较孔子与柏拉图财富观的异同,说明他们的财富观对当今社会具有的现实意义。
6 .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材料反映这一时期的中国
A.“礼崩乐坏”现象日趋严重B.官学开始被私学取代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D.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7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403次组卷 | 138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北京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