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孔子认为,真挚的血缘亲情是“仁之本”,人有了这种真情感并且依照这种情感推衍并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就有了爱人之心。《论语》有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这反映了孔子重视(       
A.贵贱有序B.人性本善C.人伦道德D.天人关系
7日内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有学派主张:“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据此可知该学派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024-05-14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脉络环环相连,呈现出姿态万千的治国方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辈出,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孔子所倡导的以德治国再到以商鞅和韩非主张的法治思想,再后来演变为汉武帝所倡导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同时并重的思想。唐朝以后的统治者吸取了历代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实施“德主刑辅”的治国方针。我们现在所提出的“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策略就是在古代治国思想基础上加以借鉴和提炼而成的。

——摘编自李丹《论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在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在统治机制的调节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历代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民生联系民心,民心则关乎国运,治政之要在于固本安民。养民、恤民、患民、利民、富民等民生政策在传统的“民本”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政者因此需要将满足民众生活所需作为第一要务。统治者无论是重民、爱民,还是恤民、保民,作为民都是处于被动地位的。“民本”思想主张“民为邦本”“立君为民”,但“民”居于社会下层,又被称为“庶民”“黎民”“草民”,处于与“君”相对的被统治者地位。

——摘编自杨艳秋《“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的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本”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2024-05-1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河池市普通高中毕业班适应性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礼记·哀公问》引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谈。哀公问:应该怎样“为政”呢?孔子回答道:夫妇有别,父子相亲,君臣相敬,这三件事做好了,所有的其他事情也就跟着做好了。可见,在儒家看来,“为政”需要(     
A.维护伦理秩序B.实行“仁政”C.重视教化百姓D.遵守“三纲”
2024-04-2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押题(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的部分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反映出先秦时期(       
思想家思想主张
老子提出“以道莅天下……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以道治国,实现“无为而无不为”
荀子主张“仁政”,实现“其耕者乐田,其战士安难,其百姓好法,其卿相调议”
韩非子强调“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A.百家思想的碰撞与融合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
C.士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D.士阶层垄断了思想文化
2024-04-20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孔子主张以仁为核心,人君修身治世,人臣尊君尽忠;荀子则倡导以“礼法”为核心,臣民都只能以君为规范,将“尊君”“忠君”极端化。从孔子到荀子,儒家思想的这种变化(     
A.迎合了封建贵族的政治诉求B.意在强化儒学的主流地位
C.反映了儒家与法家思想分歧D.脱离了孔子仁礼思想内核
2024-04-16更新 | 30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7 . 儒家与墨家的言论(节选)

言论

出处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墨子》

上表体现出儒墨两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A.用忠君理念推进国家治理B.借兼爱思想减少各国争端
C.以道德自律促进社会和谐D.因社会动荡同情平民阶层
2024-03-30更新 | 236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孔子认为统治者不仅要怀德,而且要怀刑,并高度赞扬郑国政治家子产“宽以济猛,猛以济宽”的治绩。据此可知,孔子认为国家治理应(     
A.隆礼重法B.为政以德C.外儒内法D.德法兼行
2024-03-27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024·浙江·二模
9 . 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家观点
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庄子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庄子》)

荀子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

材料二马克思说:“土地是人类伟大的实验场所”。……每当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着手来表述他们自己历史的时候,人们总是把这种环绕着土地而引发的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分析和处理其他历史现象的一条脊骨。

案例举证: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富者田连阡陌”;汉为护农计,令“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罽,操兵,乘骑马。”“重租税以困辱之”;在政府政令的号召下,情愿离开“狭乡”远涉关山去到“宽乡”落户的人们,是北魏的自耕农;至唐前期,狭乡不足者,听于宽乡遥授。为了改变“千年田八百主”的小生产状态,中国共产党在“改地换天”的过程中,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编自《赵俪生文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1)人地关系,也是天人关系。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荀子在天人关系上的思想主张。在老子看来,天地人关系中的“有”和“无”“难”和“易”“福”和“祸”都可以相互转化,其据以分析的方法论是什么?请说明庄子“齐物”追求的精神境界。
(2)在人地关系的图景中,古往今来许多政治家或政党通过田制改革,调整人地关系。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商鞅于“帝王之制”“改”的是什么?说明北魏至唐前期田制的变化。为了改变小生产状态,“改地换天”的新中国,开展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请用一句话概括“改造”的内涵。
2024-03-18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浙江专用)
10 . 下面是“孔子问道”图,反映了公元前518年孔子到洛阳问道于老子的事迹。临别时,老子赠言孔子,曰:“当今之世……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据此可知(     
A.思想争鸣现象逐渐平息B.老子思想蕴含人生哲理
C.儒道治国理念相互借鉴D.孔子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2024-03-18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同盛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六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