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在宗法伦理方面,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韩非子主张:“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二者的主张旨在(  )
A.确立中央集权政治准则B.弘扬道德修养标准
C.规划统治阶层行为规范D.维护君主政治权威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曰:“苛政猛于虎”;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韩非子言:“上无道揆,下无法守”。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流派
A.思想主张趋于统一B.富于社会批判精神
C.民本思想成为主流D.体现统治者的需求
2020-12-01更新 | 1050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这反映出统治者
A.接受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B.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
C.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D.出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
2020-11-21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韩非子•功名篇》:“桀为天子,能制天下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子主张
A.礼教、仁义、感情都是不需要的
B.人君应该将所有权力集中,并提高威望以服人
C.定法应该清楚,使得民众皆知,并以严刑重赏来执行
D.君主应该具有一套驾驭臣子的手段和方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