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由此看出商鞅的思想主张是
A.是古非今B.变法革新C.隆礼重法D.兼爱非攻
2 . 战国时期,商鞅认为:“人生而好恶,故民可治也。”对待民众的态度就是用赏罚。用赏,则民为国家出力,努力从事耕战,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爵位;用罚,则民惧怕刑罚,不敢从事私利活动,从而使国家财富完全由君主掌控。这些主张
A.体现了儒法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B.调动了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积极性
C.助推秦国社会变革取得显著成效D.反映了商鞅重视历史传承的价值观
2021-05-25更新 | 1108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制”。这两个改革反映的共同之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权力高度集中
C.动摇贵族专制统治D.封建制度形成
4 . 商鞅变法先是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倍其赋";后又规定,"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据此推断,商鞅变法
A.造就了一大批个体小农家庭B.进一步强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C.建立起严密的基层管理体制D.促成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建立
2021-03-04更新 | 1284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2021-02-05更新 | 451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6-2017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在出土秦简中管理经济的基层官吏“啬夫”有十几种之多,数量也很庞大。秦国对经济的控制,涉及农业、田猎、道路、仓储、畜牧、建筑工程和手工业等各生产领域。这反映了秦国
A.农业经济发达B.经济结构健全
C.政治机构完善D.经济管理严密
7 .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为完成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下列内容不属于商鞅变法的是
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统一度量衡D.独尊儒术
2021-01-0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商鞅变法把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作为改革的政治路线之一,将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民众开放。下列措施体现这一政治路线的是
A.什伍连坐制B.燔诗书,明法令
C.统一度量衡D.军功爵制
9 .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提出和实践“法无等级”的第一人,他提出“法无等级,法不阿贵,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表明商鞅主张
A.重罪重刑B.四民平等C.重农抑商D.以法治国
10 .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2019-01-30更新 | 10670次组卷 | 181卷引用:2012-2013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