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7日内更新 | 5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历史真题
2 .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子主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墨子主张“节俭”,这说明他们都主张(     
A.倡导社会和谐与秩序B.强调道德规范和个人品德
C.推崇节俭和反对奢侈D.提倡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
7日内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第三次学业质量抽调考试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管仲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主张,反映当时(     
A.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求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社会亟需政治秩序的变革D.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周时,统治者提倡“敬天”“敬事上帝”,强调“四时致祭以常保天命”。但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法家强调“敬上奉法”而不言“敬天”,庄子主张“时祀尽敬而不祈喜”。这一变化反映出,先秦诸子(     
A.注重关注人世现实B.沿袭西周天命思想
C.提倡融合百家精华D.着意迎合诸侯需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子产、老子和孔子先后倡导人道要遵循天道和顺应自然的“顺天说”,子思和孟子相继阐明了人类要参与并帮助自然演化的“助天说”,荀子则提出人类要依据自然规律驾驭自然的“制天说”。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征服自然成为共识B.成熟宇宙观形成
C.敬天保民思想发展D.社会生产力提升
6 . 《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墨子•非命中》:“古之圣王,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而劝之为善,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阻。”这反映出儒墨两家(       
A.思想主张呈现融合趋向B.爱亲尊贤的政治理念
C.具有功利实用主义倾向D.站在相同的阶级立场
2024-06-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泰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周武王能听到百姓们的心声,及时得到施政的反馈进行调整,采诗官起了巨大的作用。到春秋时期,采诗官采撷到的诗歌已多达三千余首,孔子整理出305篇,是为“诗三百”,成为后人研究历史的载体。由此可见,《诗经》(     
A.系孔子所作史书B.集风雅颂于一体C.见证了民本传统D.借助了仁政思想
8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思想中包含了古代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
2024-06-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老子主张恢复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周监干二代,郁郁平文哉!吾从周”;墨子提出“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性之时。”这表明三人都(       
A.肯定现实社会的进步B.强调礼制的重要地位
C.代表没落阶级的利益D.追求理想的社会秩序
2024-05-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春秋末期,孔子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子主张顺其自然,“使民无知无欲”“无为则无不治”,这表明二人主张(     
A.重建伦理和政治秩序B.通过道德教化治理国家
C.维护商周文化的地位D.以民为本缓和社会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