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2022-10-25更新 | 223次组卷 | 73卷引用: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礼记》中有“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墨子》中有”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从中看出三者均主张(     
A.关注社会,倡导和谐B.具有民本思想
C.关注社会,倡导统一D.推行仁政理念
2022-09-27更新 | 231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0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3 . 《论语》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
2021-10-11更新 | 20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德阳市第五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孔子作《春秋》,认为灾异是国君失德而引发的。孔子曾说:“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又劝国君“正刑与德,以事上天”。这一论述
A.主张人应消极地顺应自然规律B.影响了古代君主治国理政方式
C.成为纠正天子过失的理论基础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伏尔泰用诗句表达了他对中国向往:“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感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位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王一样。”材料中的“他”是指
A.韩非子B.孔子C.董仲舒D.朱熹
2021-08-2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府教育大联考》四川省2015届高三综合能力滚动检测文综--历史试题(二)
6 . 春秋战国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
A.君轻民贵思想、焚书坑儒B.有教无类思想、军功授爵制
C.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D.“仁”的思想、郡县制
2021-05-08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
A.老庄哲学的影响B.孔孟之道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
2021-04-15更新 | 315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8 . 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     
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
C.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D.积极宣传朴素唯物主义
2020-12-26更新 | 377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岳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射和御”是教学中必学的习武科目。《礼记》要求射箭者步伐的进退,身体的左旋右转,一定要合乎礼的规定,射箭时态度要端正,身体要挺直。孔子要求学生驾车时:上车时要正立抓牢扶手;在车中,不东张西望,不多说话,不指指点点。这些表明,当时
A.职业礼仪和操行教育是教学重要内容
B.诸侯争霸导致各地教学内容出现变革
C.社会转型促进了私塾教育的快速发展
D.各诸侯国都高度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
10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倾向于以“礼仁”为核心建立一个同西周王朝类似的等级秩序井然的国家,而荀子则倾向于以“礼法”为基础建立一个以封建君主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新型国家。这说明先秦儒学
A.强调恢复周礼B.成为主流思想
C.蕴含统一思想D.主张中央集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