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战国时,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据此可知此时
A.对人类自身的研究成为潮流B.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
C.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共识D.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需要
2021-09-20更新 | 720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8—2019学年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卷
2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该时期所创造的精神文化深刻影响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属于该时期的中国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尊崇佛教、兼收并蓄
2020-12-01更新 | 244次组卷 | 111卷引用:2018—2019学年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考卷
4 . 战国时期,学术空气活跃并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其客观条件是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D.教育日益普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人赵翼论及战国时期的人物:“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有
①诸子百家的形成   ②争霸战争的开始       ③“士”阶层崛起        ④专业官僚的出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 . 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尚法”,依法治国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D.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
7 .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
①“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②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③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
④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19-10-09更新 | 740次组卷 | 35卷引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讨论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结合所学,“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C.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D.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2019-09-29更新 | 322次组卷 | 27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逐步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10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408次组卷 | 138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北京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