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战国时期,正是基于商鞅和秦孝公等顺应了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大胆变法,才为秦国最终奠定了大一统伟业。

——《重大改革》

材料二   历史不能重演,商鞅变法的恶果是不能以秦国暂时强大来抵消的。商鞅式的强国之法趋人步入功利追逐,必然导致日后的治理危机,社会不和谐而崩溃之日近矣。

——《再评商鞅》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并概述其意义。
(2)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评价角度有何不同?综合两则材料,从史学研究视角,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2 .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故曰: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
——《商君书》
材料二 商鞅是历史上提出和实践“法无等级”的第一人。商鞅提出“法无等级,法不阿贵,不剐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他为了让民众都懂法、信法,出奇招,“南门徙木”,重金买“信”。
——摘编自《鲁力谈商鞅变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的强国理念及实践效果。
(2)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成效显著的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毛泽东

材料二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