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1 . 商鞅变法先是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倍其赋";后又规定,"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据此推断,商鞅变法
A.造就了一大批个体小农家庭B.进一步强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C.建立起严密的基层管理体制D.促成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建立
2021-03-04更新 | 1284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大教育联盟校 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2021-02-05更新 | 451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0—2011学年福建省罗源一中高二3月月考历史卷
4 . 学者柏杨说:““变法'是人类智慧所能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把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以下改革与上述文字最贴切的是
A.战国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两税法改革D.宋王安石变法
5 . 荀子游历至秦国时曾发出感慨:“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秦国出现上述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传统的差异B.商鞅变法的影响
C.儒家思想的传播D.外来移民的涌入
6 .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导致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商鞅等改革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进行变法活动,封建制度确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变法一定反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变法必然会代表新兴阶级的要求
C.落后的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变革D.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具有必然性
2021-02-02更新 | 514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措施,对生产关系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促进了封建租佃关系产生B.以法律形式确认土地私有
C.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模式D.小农成为赋税的主要来源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到秦国时,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见到了孝公。开始两次,卫鞅向孝公讲述学尧、舜等帝王之道,孝公听得直打瞌睡。卫鞅走后,孝公对景监生气地说:“你的客人大言迂腐,怎能用他呢?景监责备卫鞅,卫鞅要求再见孝公。这一次卫鞅向孝公讲了称霸之道。孝公听了很满意,又要求见卫鞅。孝公对卫鞅讲述的富国图强之术,听得津津有味,不自觉地移动双膝凑近卫鞅,一连谈了几天都不厌烦。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与变法表

管仲改革大力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鲁国“初税亩”“履亩而税”,即按田亩收税。
吴起变法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禄;同时,强令旧贵族迁居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变相没收他们的土地;裁免无能多余的官吏,削减官吏俸禄,将节余下来的财力用于养兵和奖励军功;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谨私门请托;等等。
商鞅变法经济上:“为田开阡陌封疆”;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
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编写一段商鞅让“孝公听得直打瞌睡”和“听得津津有味”的一段话。
(2)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说明这一结论,
2021-01-29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承认土地私有B.打击旧的贵族
C.树立君主权威D.强化社会控制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