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实行宗法制②奖励军功③普遍推行县制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4-16更新 | 550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公元前356年,商鞅立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在秦国内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公元前350年,商鞅对此前制度进行补充:“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鞅这一做法
A.有效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彻底瓦解了浓厚的宗法观念
C.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D.有利于调节尖锐的社会矛盾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以广雍州之地,东并河西,北收上郡,国富兵强,长雄诸侯,周室归籍,四方来贺,为战国霸君,秦遂以强,六世而并诸侯,亦皆商君之谋也。

——《过秦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的观点。其观点是否正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的影响。
2021-03-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拉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商鞅之死是悲惨的,造成他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商鞅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保护B.商鞅变法不符合秦国发展的需要
C.商鞅本人刚愎自用得罪了众人D.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2021-03-12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拉哈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商鞅变法先是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倍其赋";后又规定,"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据此推断,商鞅变法
A.造就了一大批个体小农家庭B.进一步强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C.建立起严密的基层管理体制D.促成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建立
2021-03-04更新 | 1284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 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作法自毙”说明
A.变法需要统治者支持B.变法总会有牺牲
C.商鞅变法的最终失败D.变法的深入人心
8 . 据《六国年表》载,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封商鞅为列侯,以封地称商君。又据《商君列传》载,商鞅封于商、洛十五邑,在封邑中“南面而称寡人”,在其封邑拥有封君和可驱使的武装。材料表明,商鞅变法
A.取得了显著社会效果B.得到了封邑之地的支持
C.变革旧制度并不彻底D.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9 .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导致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商鞅等改革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进行变法活动,封建制度确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变法一定反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变法必然会代表新兴阶级的要求
C.落后的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变革D.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具有必然性
2021-02-02更新 | 516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