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针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带来的社会问题,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要体察民情,“为政以德”;针对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状况,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要求统治者恢复西周的等级秩序;在哲学思想方面,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

——摘编自刘孟骧《中园儒学史话》

材料二   对于智者学派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苏格拉底则大胆地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进行修正;对于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所造成的社会混乱,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已有的美德”等观,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日趋衰颓的城邦制度。

——整理自《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柏拉图对话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对后世东西方的主流思想分别产生的深远影响。
2022-07-1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中国出现了一次重大的思想危机,中国思想家产生了强烈的忧虑情绪,出现了激烈的意识争论。这使人联想起公元前5世纪到前4世纪的希腊,以及古希腊出现的后来孕育了科学精神的哲学思想。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创建的大学传授的是“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春秋》和《礼记》,此五经据认为代表了孔子的传统。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了种种修正、新的注解和具有真正价值的“概述”。

儒教使之与政治局势相适应,并经受住了道教和佛教的宗教压力而存在下去,把它重新塑造成为自13世纪以来一直居主导地位的新儒教。新儒教不仅是对世界作出理性主义解释的一种尝试,而且是一种政治和社会伦理体系。直到1912年中国帝制时代结束,新儒教一直是中国哲学中不变的指南和正统学说。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和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并在13世纪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方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材料二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三   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各做各的事情。

——柏拉图

材料四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五   法律一方面依靠说服,一方面依靠强制。如果所有人都遵守法律,国家就会昌盛。

——柏拉图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三中孔子和柏拉图都描绘了一种社会,各有其特点,其共性是什么?
(3)材料四、五中孔子和柏拉图在国家治理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有什么共同命运?为什么?
2022-04-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语·周语)记述:周定王派人去宋国,此人在途经陈国时,看到那里“野有庾积,场功未毕”的“公田不治”景象。与此相反,一些奴隶主却尽量驱使奴隶从事荒田的开垦,使西周末期以来不在税收之列的私田急剧增加。周简王六年(前580年),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鋣田,双方各不相让,最后竟然到晋侯那里打官司。(吕氏春秋.异宝)记载楚国令尹孙叔教死前告诫儿子,勿受封赏的良田,只取楚、越间的寝丘贫瘠土地,如此可保长有。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孟子拥护封建政治之主张,皆略同孔子。孔子欲存姬周以复兴封建;孟子则图于移朝易姓之后,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之盛世。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呈现出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孟子两人关于封建制认识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孔子、孟子上述认识差异的因素。
2022-01-05更新 | 36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君于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同时,孔子重“人事”而轻“鬼事”,重“生”轻“死”,对鬼神和死持“避而不谈”的态度。

孟子将天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诚者,天之道也,”诚是它的本质属性,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本原,人的性养和仁义理智等都来自于天赋,由此延伸出的是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主张修身行法,强化了人的主体性与自觉性。

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顺应天道为人类造福,君子之道不等于天道,二者统一的关键是克服情欲从而“人定胜天”。

——摘编自赵肠《先秦儒家的天命观》

材料二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得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摘编自骨罗奉格拉《论诸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子、孟子、荀子的天命观,并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罗泰格拉关于天人关系思想的意义。
2022-03-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政德”一词首见《国语》,主要用以论说君主的德性德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对为政者的德性有着深入的思考。孔子认为“仁”是为政的根本和出发点,他强调为政者要具有仁民、爱民的大德。围绕着如何仁民,他提出“政有使民富且寿”“养民也惠,使民也义”“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等主张。他主张为政的首要条件是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能将内在的圣德推而广之,以教化民众,对外则担当社会重任,治国安民。同时,他认为为政者要先从修身齐家、努力追求理想的人格和境界做起,然后从个人到他人、从家庭到社会和国家,从而达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他还认为为政者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实施政令,只有为政者以德修身,勤勉尽责,才能治理好国家。而对于如何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孔子认为,要通过外察和自省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

材料二 柏拉图在《理想国》等著作中阐述了许多关于统治者政德的内容。他对治国者的政治信念、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认为,统治者的统治就是在理智和统治技艺的指引下,始终大公无私地、公正地对待他们的臣民,并“运用他们的技艺作为一种比成文法更加强大的力量去谋取幸福”。他以具有智慧和知识作为君主的首要条件,独创性地提出了由“哲学王”担任统治者的观点,其“理想国”中的完美君主——“哲学王”能将智慧与权力统一起来、知识与理性有机结合起来。柏拉图提出真正的哲学家要有“正义”“节制”等品质。他认为正义是一个人的理想所在,是人们的一个目标,是人性中理性指导意志、情感、节制欲望的一种理想状态,统治者如果能按照最高理性管理好国家,便是推行社会的“正义”;他也认为节制像勇敢一样是一种具体的善,是一种美德,“节制型的执政官是极为谨慎、公正、循规蹈矩的,能在私人事务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邢同卫、朱艳红《孔子与柏拉图的政德思想探析》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政德思想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孔子和柏拉图政德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与柏拉图政德思想的现实启示。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废先王之……以法为.”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相关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2)上述材料中的相关思想对当今国家治理有何借鉴意义?

8 . 阅读下列材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