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分封制度取代郡县制度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2023-01-09更新 | 222次组卷 | 115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绩效”指郡县制(     
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形式
C.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3 . 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     
A.推动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向B.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
C.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D.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统一后,平民的流动性进一步扩展到政府的结构,一种更理性化的国家管理组织结构得以建立。”这一国家管理组织结构的建立
A.反映了“家国同构”形态的终结B.体现了秦朝中央官制变动较频繁
C.促使地方割据问题得到根本解决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秦汉时期,地方行政编制设置一般为:横向上,郡实行三级制——模仿三公制,设郡守、郡丞和郡尉;纵向上,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乡下设里。这反映了秦汉时期
A.制度变革消除了割据隐患B.地方行政机构分权趋势明显
C.文官制度发展走向完善D.地方治理体系基本框架形成
2021-08-02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新世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
2020-11-04更新 | 370次组卷 | 101卷引用:2010年内蒙古赤峰市田家炳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官僚政治指机能专业化、讲资格、按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贵族政治指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
A.分封制的推行B.“皇帝”制度确立
C.郡县制的确立D.科举制的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上)卷一“秦始皇”》中指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郡县制开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B.秦朝首创郡县制,影响深远
C.郡县制不利于长治久安D.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血缘政治向科举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10 . 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的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高度集权局面
2020-02-02更新 | 102次组卷 | 26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