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记载,“(汉武帝)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儒家的政治影响力增强B.儒学融汇百家思想成为正统
C.法家开始退出历史舞台D.百家争鸣开始进入总结阶段
2 . 武帝即位之初,上有祖宗之法羁绊,内有窦太后专权、功臣勋贵恃骄,外有诸侯割据、边患迭起,王国专擅,不从号令,任意杀害中央派驻官员。为此汉武帝率先(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推行以“推恩令”为开端的政治改革
C.削弱三公九卿的决策权力
D.以解决边患为抓手,树立皇帝权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西汉之初,私授儒学者即已常见,汉武帝之后,逐渐出现一些经学世家,这些家庭世代修习儒家经典,家族子弟世代仕宦,逐渐发展为豪强大族。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①民众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   ②儒学成为进身入仕的阶梯
③中央集权促进了思想繁荣   ④豪强世家垄断了学术文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1-05-28更新 | 34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先秦以来,周公因“辅幼归政”的形象而备受世人推崇。然而,东汉建立后,周公的形象便完全退居到臣子的位置上,他那些“践祚当国”“摄行天子事”的壮举也不再被人们轻易提起。这一-变化反映出
A.君权神授思想影响增强B.儒学因王莽篡汉受到冲击
C.儒家纲常伦理得到强化D.东汉后儒学重新成为正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该发现
A.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B.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
C.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D.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
2021-04-09更新 | 114次组卷 | 2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8年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家等其他学派思想被排除在统治思想外B.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从此成为国家规定教材
C.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需要D.排除佛道影响,树立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先秦时代,《诗经》有两个名称:一个简称为《诗》,另一个称为《诗三百》。汉武帝时,认为孔子整理过的书,可以为人们常法,尊它为经,确定了《诗经》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变化可以看出(     
A.统治思想影响文学作品地位B.民间诗歌深受统治者的喜爱
C.文学成为维护专制的工具D.诗歌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
2021-03-22更新 | 27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高考北京卷历史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唐人王维所画《伏生授经图》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学者伏生(公元前260年——公元前161年)受聘官府讲经的场景。画面中的伏生年过九十,著头巾,头微侧,坐于蒲团上,右手持卷,左手指点,双目圆睁,似乎讲经正到紧要之处。伏生所授之“经”应为
A.法家学说B.儒家著作C.佛教典籍D.道教经书
2021-02-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对下列材料理解合理的是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史记·孔子世家》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旨守、尉杂烧之
汉武帝时《诗》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成为《五经》之一

A.西周以诗为考查官员政绩的依据B.孔子整理《诗》的目的是为“复礼”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021-02-1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