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2018-07-12更新 | 1169次组卷 | 5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培优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汉时期司法审判时,是以儒家思想为断狱的指导思想,要求司法官吏在审判案件的时候,用儒家经典,特别是《春秋》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根据。又称“引经断狱”。由此可见
A.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B.西汉时期的司法程序已经相当完善
C.《春秋》是司法审判唯一依据D.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司法审判领域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因为
A.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D.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
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
B.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C.以社会贡献为根据
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
2018-01-24更新 | 198次组卷 | 24卷引用:天津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汉武帝“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有三代之风。”上述材料评价汉武帝的侧重点是
A.独尊儒术
B.抑制相权
C.解除边患
D.削弱封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写道:“西汉经商为富的人,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也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材料主要反映出
A.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西汉文化教育的普及
D.汉武帝后儒学地位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17-12-23更新 | 89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
8 . 儒家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始于(     )
A.秦代B.汉代C.宋代D.清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朝武则天崇佛,唐武宗灭佛,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独尊儒术。这四个实例从本质上说明了
A.思想服务于政治的需要
B.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
C.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
D.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代的赵翼认为:“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的原因是
A.孔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思想的影响
B.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思想的作用
C.荀子“制天命而用之”观点的启蒙
D.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