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下图是东汉文物“孔子见老子画像石”,从图中得到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①孔子与老子的思想一脉相承   ②道家和儒家思想在汉代都受到推崇
③汉代推崇尊老重学习俗   ④百家争鸣正在热烈开展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2020-12-2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史载,武帝刚即位不久,便表示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藏等以文学为公卿。但由于当时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征得赵绾等奸利事,招案绾、藏,绾、藏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材料反映了
A.治国理念的革新面临阻力B.董仲舒新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C.黄老学说更利于巩固统治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激烈
2020-11-27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3(天津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上述史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反映了汉代司法审判
A.强化君主专制B.渗透儒家伦理C.充满人文色彩D.维护民众利益
2020-11-17更新 | 617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两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20-11-17更新 | 307次组卷 | 96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汉后期,执教私学的经学大师已遍及各地,如韦贤“笃志于学,兼通《礼》尚书》,以《诗》教授”。到了东汉,私学教育更是声势浩大,学生少则数人,多则万人以上,马融“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由此可见,两汉时期
A.官学地位受到冲击B.社会主流思想发生了变异
C.儒学影响日益扩大D.儒家伦理道德走向世俗化
6 . 西汉时期中国大一统王朝进一步巩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初年,田蚡任丞相,权倾朝野,他所荐举的官员,有从平民直接跃升到俸禄二千石的高级官职,其权势大有凌驾于皇帝之意。一次田蚡入宫奏事,汉武帝终于表露出内心的不满,问他:“你荐举的官吏说完了吗?我也有要荐举我的官吏呢”。田蚡又曾经请求占用少府考工室(官营手工业管理部门)的地方用以扩建宅第,汉武帝愤怒地说:“你为什么不索性占用武库呢!”

——编译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材料反映了西汉的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怎样的对策?

材料二   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

——《汉书百官公卿表》


(2)汉武帝设置刺史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材料三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

——《汉书·艺文志》


(3)依据材料,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结合所学,概括西汉时期复兴儒学的具体措施及其影响。
2020-10-1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武帝之后,地方治理一改严酷之政,相继出现如西汉宣帝时期的颍川太守黄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西汉元帝时期的南阳太守召信臣“视民如子”;东汉山阳太守秦彭“不任刑罚,崇好儒雅,教明庠序”等做法,治理成效显著。据此推知
A.两汉时期中央集权制持续强化B.地方治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C.善治地方是汉代重要的选官条件D.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得以确立
2020-10-01更新 | 262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2020-09-18更新 | 87次组卷 | 3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练习卷历史试题
10 . 汉代有一案件:“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该如何裁决甲呢?董仲舒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据此论,皇帝最终宽释了甲。材料主要反映出
A.儒生干政B.儒家约束皇权C.儒术独尊D.儒学影响司法
2020-09-10更新 | 597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天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