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武帝以后,几乎所有的奏书、诏令皆征引儒学经典,以为根据。在法律条文缺疏的情况下,经义就成为决疑断案的准绳。这反映出当时
A.儒学影响国家政治生活B.儒学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C.儒学成为官吏选拔标准D.统治者推动儒学法制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举贤良”“用天下之贤人”等改革措施。董仲舒的这些主张
A.传承了先秦教育与用人体制B.适应了郡国并行的政治要求
C.有利于强化国家“大一统”D.使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秦朝至西汉初年,军功地主势力仍活跃于政治舞台,但西汉中期以后逐渐衰微,从知识阶层中崛起的新兴地主势力不断发展,到东汉时期形成士族地主,其势力久盛不衰。这一社会阶层的变动反映出
A.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B.国家统一推动社会秩序稳定
C.儒学的政治地位日趋加强D.重文轻武理念成为治国共识
2020-06-01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020-05-08更新 | 1082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根据《汉书》中对西汉各种学术流派的著作数量所做的统计。该表反映出

A.西汉政府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B.儒家官学地位逐渐确立
C.各派思想已与儒家思想相互糅合D.汉武帝仅重视儒学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两汉时期有关教育的文献记载,由此可以得出两汉时期的共同结论是
《汉书·儒林传》“申公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千余人。”
《后汉书·李膺传》“膺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后汉书·马融传》“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
《后汉书·郑玄传》“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等,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韩诗》《古文尚书》。”

A.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教育体系逐步完善D.私家授学发展兴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一些地方出土的一些反映汉代孔子与道门关系的汉画中,大部分是孔子见老子,孔子居右执贽处从位,左向对着老子,单向鞠躬行鞠躬礼.这反映了汉代
A.道家的黄老无为学说处于正统地位B.孔子的政治地位比较低下
C.尊儒政策对基层思想意识影响有限D.三纲五常未被统治者采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在石渠阁皇家图书馆召集萧望之、刘向等诸儒讲《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这主要体现了
A.儒学对君权的制约B.皇权专制不断强化
C.儒学正统地位确立D.学术氛围宽松自由
2020-03-3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高三动态性教学质量监测考前适应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自高祖十二年过鲁祀孔子后,两汉各帝常亲至孔子阙里祭祀孔子。自元帝初元元年令孔霸食邑八百户祠孔子起,后屡封孔子后代为奉祀孔子专官,世世相传。平帝元始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这是追封孔子爵位的开始。明帝永平二年始,在太学、郡国学举行祭孔仪式,祀孔成为历代封建学校的例行活动。这反映了(  )
A.儒术在董仲舒后处于独尊地位
B.汉初儒家思想的地位开始上升
C.尊孔成为维护统治的有力手段
D.汉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现状
10 . “昭宣之治”时期,凡遇灾荒、地震,汉昭帝、汉宣帝皆免除当年的租赋与徭役。此后,东汉明帝、安帝也曾因为日食和饥荒的出现而对全国发布“罪己诏”。这表明(  )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B.历代统治者敢于自我反省
C.主流学说影响统治者的决策D.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了动摇
2020-03-04更新 | 571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