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代存在着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争论。今文经学认为《六经》为孔子本人所作,治学倾向于阐发微言大义,古文经学认为孔子“述而不作”“六经皆史”,倾向于研究《六经》本意。今古文经学之争从西汉末年到东汉末年持续了200年之久。古文经学之争说明
A.百家争鸣得以恢复
B.董仲舒新儒学排斥今文经学
C.三教融合已现前奏
D.儒学地位的确立是重要诱因
2 .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论证这一观点是
A.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B.焚书坑儒推恩令
C.统一文字推恩令
D.统一文字独尊儒术
2019-11-01更新 | 634次组卷 | 28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两汉时期,政府虽多次严禁百姓私自为血亲复仇,但这一行为却屡禁不止。官员在审理这类案件时,也往往对血亲复仇者宽大处理,甚至予以褒扬。这说明两汉时期
A.官员没有法律意识B.社会矛盾尖锐
C.儒家伦理观念强化D.中央集权削弱
2019-10-25更新 | 263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材料: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时间先秦时期汉代宋明时期明末清初
核心内容“仁”“礼”“仁政”“民贵君轻”等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存天理、灭人欲等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

下面理解错误的是
A.体现了伦理亲情化——神学化——哲理化的发展趋势
B.统治地位曾经受到冲击,但经过改造后得到巩固
C.在明末清初时注入新活力
D.自先秦起就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2019-10-25更新 | 223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2-2013学年甘肃永昌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纵观董仲舒的儒学体系,其德主刑辅、尊卑贵贱论,都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根据的。此外,他借助于道家的超越性之“道”向上追寻,建构了兼具道德属性、自然属性的“天”,为儒家的仁义礼智原则探究了本源。这说明
A.儒家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
B.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C.儒、道思想发展呈现出逐渐合流的趋势
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董仲舒改造之后的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2019-10-19更新 | 204次组卷 | 50卷引用:2014-2015学年甘肃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了佛陀弟子目连救母的故事。东晋以后,汉传佛寺中出现了讲诵《孟兰盆经》的斋会,并逐渐形成盂兰盆斋节。之后,这一节日进入宫廷,传布民间,近千年而不衰。这一衍变表明
A.外来文化冲击主流观念
B.故事主题契合传统伦理
C.世俗节日与佛教节日趋同
D.佛教在民间流传更为广泛
10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
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
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D.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
2019-10-13更新 | 180次组卷 | 23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