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文帝二年,朝廷对功臣集团进行分化,下令凡不在朝中任职的功臣列侯,未得到文帝特许,必 须前往封地“就国治民”。文帝四年以后分封的侯国都不在王国境内,而位于汉郡,以避免列侯与 诸侯王交往。由此可知,汉文帝意在(     
A.加强郡县治理B.扩大政府赋税来源
C.巩固皇权统治D.削减功臣列侯封地
2 . 西汉贾谊认为: “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也。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也。何也?下也。蛮夷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这一主张(     
A.蕴含了天下大一统的理念B.深受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
C.意在强化华夷有别的认识D.植根于强有力的军事实力
3 . 汉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文帝时,晁错提出“入粟拜爵”,这在客观上便利了富商购买爵位。景帝时期,降低了缴纳算赋做官的标准,以免使廉洁之士长期不能做官,但商贾之人可从中谋取厚利。汉初这些政策(       
A.导致抑商政策的废弛B.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C.迟滞了经济复苏进程D.有助于商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初部分侯国人口增长统计表
年代(公元前)侯国始封时户数国除时户数年增长率(%
201-154魏其100030002.4
201-153绛阳74015001.5
201-1528000260002.4
201-151250056001.6
201-151东武2000101003.3
201-148曲周4000180002.8
上表可以用来说明汉初(       
A.人口流动性增强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经济恢复与发展D.“推恩令”效果显著
2024-03-21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郡国并行制是汉初重要的制度设计,由表可知这一制度(     
史料出处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刘邦)“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无以填之”《史记·吴王濞传》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史记·吴王濞传》
“(梁孝王)府库金钱且直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史记·梁孝王世家》
A.是当时形势所迫的产物B.导致王国势力超过中央
C.有效吸取了秦亡的教训D.是对西周分封制的回归
6 . 汉文帝以藩王登基后,同姓诸侯王“出入拟于天子”,甚至“不听天子诏”,文帝乃追思贾谊遗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分齐地为6国,分淮南王地为3国。汉文帝此举(       
A.引发吴楚等七国之乱B.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
C.使得“推恩令”得以贯彻D.提升了中央政府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高祖规定:诸侯王国的地位与郡相等,王国的相国(后改为相)和太傅必须由中央委派,代表中央处理政务,没有中央的虎符,诸侯王不得擅自发兵。这些规定旨在(       
A.优化地方吏治保障政局稳定B.打造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C.限制地方权力缓和阶级矛盾D.防止诸侯国壮大威胁中央
2023-08-28更新 | 31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五)
8 . 下表为汉代赋税政策的相关史料,据表可知,汉代赋税政策(       
史料出处
官收百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赋荀悦《前汉纪》
贾人与奴婢倍算班固《汉书·惠帝纪·应劭注》
被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三万,勿出租赋班固《汉书·成帝纪》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班固《汉书·惠帝纪》
A.社会功能多样B.注重照顾弱势群体C.等级色彩明显D.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2023-08-17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高祖时期任命的刘姓诸侯国相基本都是最早加入刘邦集团的将领,地位普遍很高。在刘邦制定“非刘氏不得王”的封王原则时,这类军功阶层极力维护建立于郡国并行制基础上的汉政权。此时所封刘氏诸王大多年幼不能执政,故由诸侯国相、傅代理掌治其国,帮助王国稳定。中央政权与王国间相互协作,为汉初中央政府制定的政令、举措顺利推行奠定了基础。

文、景时期,中央政权与王国间的冲突、诸侯王骄奢不法之事逐渐增加。诸侯国相在中央命令下,从王国内部取得对王国兵权的控制。“七国之乱”后,汉武帝为进一步削弱诸侯王而设立“左官”“附益”“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

汉武帝晚年至昭宣时期,诸侯国相的职能与汉郡太守职能渐趋一致。宣帝继位后,“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即重用“通经”“明理”并熟悉政事的大臣为郡国守相,来循吏拊民。此时期诸侯国相在职责上除了监督、辅助诸侯王外,还有着提高地方治理政绩的责任。元帝好儒学,即位后为包括太守、诸侯国相在内的地方官员附加“宣明教化”地方人民的职责。成帝时期,正式提出将相、内史与郡太守、都尉对等接轨,制度上规定相承担王国行政职责。

——摘编自陈昆、李禹阶《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及其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
2023-06-01更新 | 440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10 . 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汉初《东阳田器志》木牍是随墓主人陪葬的农具清单,清单上的农具都来自吴国东阳地区,有锸、锄、钪等种类。这可以佐证汉初(     
A.区域间经济交流加强B.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
C.灌钢法技术日益成熟D.牛耕推广到珠江流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