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元封元年,汉武帝到泰山封禅,下诏废除当地百姓逾期的田租和贷款,“加年七十以上孤寡帛,人二匹……赐天下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牛、酒。”这些措施
A.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B.旨在减轻当地百姓的负担
C.有利于民众对朝廷的认同D.反映了推恩令的全面推行
2 . 认真阅读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实力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不断侵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占据了对北方和西北的统治权,并进行有效的经营。

——摘编自《汉武帝对西北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

材料二   通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汉武帝先后收复了河南地、河西走廊等地区,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长期威胁。西汉加强了边塞建设,构建了多层次性的防御体系。朝廷还组织屯田和徙民实边,调发数万人至西北挖渠引水,兴修水利灌溉工程。还设置使者、校尉等官职保护商旅往来和为过往使节提供食宿,由此架起了西北地区对内对外的桥梁,西汉经营西北的方针为以后历代政权开发边疆提供了基本模式。

——摘编自《论汉武帝时期的西北开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开发西北的措施及影响。
2021-12-01更新 | 169次组卷 | 15卷引用: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C.趋向“三教合一”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2021-10-14更新 | 555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4届海南临临高县第二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认为:“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他们的“动机”是
A.树立皇帝的权威B.发展思想文化C.消灭异端学说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2021-10-11更新 | 361次组卷 | 19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西汉稳固边疆、开拓疆域的重要举措之一是
A.实行盐铁官营B.设西域都护府C.推行察举制度D.尊崇儒家思想
2021-09-20更新 | 756次组卷 | 21卷引用: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其根本目的是
A.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
7 .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C.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2021-08-14更新 | 369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海南省农垦加来高级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下列叙述中哪项最能概括董仲舒的成就
A.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
B.改造了原来的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与道家的合理成分,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C.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D.一生注重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D.行政效率降低
2021-06-09更新 | 7785次组卷 | 79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自汉武帝以来,在“通经致仕”制度下,大批儒士逐渐走上政治舞台,实现与皇权的紧密结合,并日益发展成一支庞大的政治力量。这一现象
A.反映出人伦对朝政的影响扩大B.表明官员的办事效率得到提高
C.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说明儒士已经掌控了朝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