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东汉建武十九年,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九真蛮越后,“徙其渠帅三百余口于零陵(湖南)”。建武二十三年,平叛南郡蛮越后,政府“徙其种人七千余口置江夏界(湖北)中”。该举措(       
A.刺激了社会变革B.推动了民族融合C.消除了地区差异D.实现了国家统一
2024-05-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23-24高三下·西藏拉萨·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西汉晚期至东汉早中期,宁夏地区墓葬结构主要为砖砌多室或单室墓,构筑方式逐渐与中原同步,随葬品除了铜器和陶器之外,还出现了艳丽莹润的釉陶器。这可用来说明,宁夏地区(       
A.社会经济水平提高B.墓葬等级分化明显
C.青铜铸造技术精进D.豪强地主地位显赫
2024-05-09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西汉中期以前的墓葬多随葬鼎、壶等礼器;东汉中晚期,墓葬中则更多的是仓、灶、井、罐等生活实用器,鸡、鸭、犬、猪等家禽家畜俑。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统治者生活奢靡B.等级制度弱化C.儒学影响力增强D.社会经济发展
2024-05-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预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4 . 秦汉时期,以“立嫡立长”为核心的太子制度已基本确立,但太子被废黜的风波却层出不穷。秦始皇嫡长子扶苏自杀而亡;西汉10个皇帝中,以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只有4人;东汉10个皇帝中,为嫡长子身份的仅有2人。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是(     
A.宗法制度的崩溃B.儒家思想未贯彻实施
C.君主专制的加强D.外戚干政与宦官专权
5 . 下列图文是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新莽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册”。全册9简,简长23厘米,宽1厘米,完好无缺。内容是王莽派使者慰问边地更卒途经肩水金关(注:汉代烽塞关城,是当时进出河西的咽喉)时的费用记录。该册的出土可用于研究当时(     

①河西地区的商品物价        ②公务接待和劳边情况
③简牍书写和编联方式        ④中原地区的饮食结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4-05-05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像砖、画像石是贵族官僚营建墓室的装饰品,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是画像砖的繁荣期。画像砖、画像石分布的地区很广。从现已发掘的情况看,以黄河下游为中心,北到北京,南到云南,东到山东,西到四川雅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土汉画像砖、画像石有数万之巨。画像砖、画像石画面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尊贤敬老、讲学传经等;墓主庄园、手工作坊的劳动景况;墓主日常生活方面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场景,表现商业集市活动的情况。其它还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祥瑞事物等。

汉代广泛使用铁制工具.创造并推广了“耦犁”,使粮食亩产成倍增长。可是在史籍上关于“耦犁”的记载只有“二牛三人”四字。陕西米脂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再现了这种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法,使今人对“耦犁”一目了然。

——摘编自《论汉代画像砖(石)文献的史料价值》等

材料二   汉代农耕画像石的生产呈现出地域化的特点,每个地区的农耕图像又具有模式化的生产特点,这种模式化主要体现在画像石农耕题材“母本”的相同,农耕图所依附的建筑构件载体相同。相比于鲁、苏两地,陕北出土的汉画像农耕图模式化特征最为明显。……汉画像农耕图无意于展现汉代农耕、纺织技术,更谈不上传播汉代农耕、纺织等生产技术,而是画像石生产者(主要代替孝子)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化的农耕、纺织图像,来满足逝者在彼世的衣食需求,从而达到所谓的孝道,并祈求子孙后代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摘编自解树明《汉代农耕画像石模式化生产与意义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作为史料的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酺(?-104),东汉名臣,历官明帝、章帝、和帝三朝,深为朝廷倚重。少时从祖父张充学《尚书》,能继承其学业。又师事太常桓荣,学习勤奋,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渐负盛名。公元66年成为南宫《五经》师之一、为宗室四姓小侯讲授经学,深受称赏。汉明帝召其为郎,赐车马衣服,令入宫教授太子刘炟。他为人耿直,常匡正太子的言行,深得太子敬重。汉章帝即位后,曾多次赞扬他“屡有谏正,阎阁恻恻,出于诚心,可谓有史鱼之风矣”,并要其他为诸王讲学的经师向他学习。后来,他以侍中、虎贲中郎将出任东郡太守。他到任后便提拔义勇,搏击豪强,查处滥杀长吏,提拔重用忠义之人。汉和帝时,历任魏郡太守、河南尹、太仆、太尉、宰相等职,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政绩卓著。临终前嘱咐儿子:“我位居三公,且不能宣扬德化,使臣民遵循制度,葬我时当务节俭!”卒时,皇帝亲临丧礼,赐以墓地。

——据太和人物《张酺》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酺所处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酺的活动所体现的优秀品质。
2024-04-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中指出,西汉豪强地主的一部分,经济势力日益巩固,又得为儒学世家,由通经入仕,而使自己政治地位上升,成为东汉的世家大族。东汉的世家大族,是魏晋士族先行阶段的形态。作者论述的历史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有(     
①西汉异姓诸侯拥兵自重威胁中央集权
②汉武帝设置十三州部刺史进行巡视监察
③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发展势力
④官学私学重视儒学教育以适应选官制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29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历史试题
9 . 针对盗贼横行的局面,汉武帝派专员以严刑峻法治盗,但是出现“小吏有盗弗言、上下相匿” 的情况。光武帝一方面利用计谋从内部瓦解群盗。另一方面对臣下采取安抚、激励之策,除包庇获罪外,其余皆不予处罚。对比两者的治盗之法。可知(     
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B.治国策略需要应势而为
C.官吏监察管理缺乏规范D.礼法结合融入基层治理
2024-04-2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乌鲁木齐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东汉继承西汉制度,分封诸侯。但东汉的诸侯王亦多滞留京师,不治民,甚至久不就国,诸侯王国成为诸侯王租税收入的计算单位。这一现象有利于(     
A.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强化皇室宗族血缘纽带
C.地方世家大族势力滋长D.减轻地方百姓经济负担
2024-04-28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