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83 道试题
1 .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019-01-30更新 | 8202次组卷 | 109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新课标1卷)
2 . 为加强中央集权,打击王国势力,汉武帝所采取的举措是(     
A.封异姓王B.颁布“推恩令”C.封同姓王D.确立察举制
3 . 从公元前105年开始,两汉政府先后在西域地区推行屯戍政策,以军屯为主,最多的年份屯军人数多达几千人。屯戍士卒修建了许多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渠,还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同时设置管理屯戍事务的行政机构。这一举措
A.根本目的是发展当地经济B.推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
C.为丝绸之路开通铺平道路D.开始于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
2022-05-23更新 | 2344次组卷 | 2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古代丝绸之路开通于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5 . 如图为中国古代农牧界线变迁图。导致这一变迁的主导因素是(     

          

A.政治经济重心转移B.政府重视经略边疆
C.汉匈经济文化交流D.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2023-06-01更新 | 1061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A卷)
6 . 史载:“(西)汉成帝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主公卿),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民曹(主凡吏民上书),客曹(主外国夷狄)。后又置三公曹(主断狱),是为五曹。”由此可知(       
A.尚书台正式确立为新行政中枢B.汉成帝开始设立中朝削弱相权
C.尚书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职能D.尚书仆射控制中朝威胁到皇权
2024-01-24更新 | 108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7 . 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     
A.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B.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
C.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D.国家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023-05-18更新 | 1028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汉代的“独尊儒术”扼杀了“百家争鸣”,倒不如说是“百家争鸣”促进了各家的融合与统一,而所谓的“独尊”正是“百家争鸣”融合的结果。该学者意在强调,汉代“独尊儒术”(     
A.吸取了秦“焚书坑儒”的教训B.是先秦思想多元共竞的产物
C.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D.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2023-03-09更新 | 123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前的刺史,源于丞相史,不仅监察地方,还监察地方监御史。其后随着汉代中枢权力的变化,逐渐由御史大夫节制。这反映出(     
A.刺史权力逐渐减弱B.中央与地方矛盾逐步缓和
C.对地方监督的强化D.国家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3-04-25更新 | 1151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如表为汉代史书中有关朝廷处理侯王借贷问题的部分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汉代
记述出处
汉文帝前元四年,河阳侯陈信“坐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国除”《史记·高祖功臣者年表》
汉武帝元鼎元年,旁光侯刘殷“坐货子钱不占租(交纳租税),取息过律,会赦,免”《汉书·王子侯表》
汉咸帝建始四年,陵乡侯刘诉“坐……—货谷息过律免”《汉书·王子侯表》
A.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B.经济手段是解决侯国问题的主要方式
C.政府重视规范社会上借贷行为D.严厉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缓解土地兼并
2022-03-22更新 | 1137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