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7 道试题
1 . 南朝时期,“荆城跨有南楚之富裕,扬州拥有全吴之丰饶,鱼盐杞梓的收益,可以滋养四面八方,丝绵布帛之丰茂,可以供天下百姓穿戴”。这反映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C.南方民族隔阂消弭D.分裂割据局面结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率先举起反晋大旗的匈奴贵族刘渊,自称汉朝皇室的后裔,其建立的政权也以“汉”为国号。此后建立的诸多少数民族政权也多为谁是正统而激烈争执,一些臣僚甚至以东晋为“华夏正朔所在”为由劝谏君主慎重考虑南征行动。这说明当时(     
A.民族交融基本完成B.国家统一趋势初显
C.民族之间征战频繁D.华夏认同氛围浓厚
3 . 魏晋时期,麦、菽等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这说明(     
A.南方经济超越北方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北方经济日趋衰落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2023-12-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响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必修)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 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 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 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的社会现象。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3-11-30更新 | 57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郑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学情调查历史试题
5 . 下列相关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A.220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曹丕、孙权也相继称帝B.司马昭发兵灭了蜀和吴
C.司马睿建立西晋,定都洛阳D.前秦政权于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如图所示为北魏货币,有人说它是民族交融的典型体现。下列对北魏货币历史信息推测合理的是(     
A.从材质特点看北魏有丰富矿产资源B.该货币能见证北魏的对外贸易
C.从形制特点看北魏货币取法于中原D.该货币是南方经济发展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晋南朝时期,小麦被引种到扬州的一些郡县,枣、梨、杏、胡桃等北方果树品种也被大量引入南方。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结构变动B.气候环境改变
C.北方人民南迁D.经济重心南移
8 . 北魏孝文帝推行一系列改革,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迁居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河南洛阳为籍贯,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联姻通婚。这表明孝文帝意在(     
A.消除民族之间的矛盾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开发
C.促进北方地区的统一D.推动政治认同维护统治
2023-11-2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下面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图中空白处应是(     
A.东汉B.东晋C.唐朝D.南宋
2023-11-2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对孝文帝此举理解不正确的是(       
A.顺应历史发展潮流B.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C.注重策略灵活变通D.全面推行汉化的政策
2023-11-2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