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书》是北齐人魏收所著的一部断代史。该书卷三十九《李宝传》附《李韶传》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材料中的“高祖”应是(     
A.曹丕B.司马炎C.拓跋宏D.李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南方汉人认为北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到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材料旨在强调(     
A.鲜卑族被汉族同化B.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C.孝文帝改革的影响D.北方战乱社会动荡
2022-08-18更新 | 1113次组卷 | 38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1
3 .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据此可知,北魏实行的均田制(     
A.使全国土地得以均分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D.有维护小农经济之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根据《魏书李宝附承子韶传》记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士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据此可知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A.削弱鲜卑贵族势力B.顺应洛阳士族要求
C.洛阳地区经济发达D.追求政权的正统性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实施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鞅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转型。

——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

材料二   对孝文帝汉化的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

观点二: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汉化。

——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商鞅变法是如何推动社会转型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
7 .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实践,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家;但他没有充分认识和考虑本民族的特点,没有对中原封建文化加以区分,既引起了鲜卑贵族的强烈不满和对立,也造成了鲜卑贵族的迅速腐化。由此可知,该学者
A.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B.反对民族交融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
C.主张应辩证地看待孝文帝改革D.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2022-03-09更新 | 1146次组卷 | 2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对以下两则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解释正确的是
A.内迁少数民族已完全汉化B.国家大一统促进文化发展
C.技术进步让社会分工细化D.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姓氏改革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如拓跋氏改姓为元,步六孤氏改姓为陆,贺兰氏改姓为贺,独孤氏改姓为刘等。孝文帝上述做法(     
A.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C.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繁荣D.完成了鲜卑族汉化过程
10 . 下列改革中,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的是
A.商鞅变法B.王莽改制C.北魏孝文帝改革D.庆历新政
2022-02-1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河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