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孙权统治江南五十多年中,采取多种措施,使长江中下游的江南一带得到一定的开发。东汉末年,北方战乱不断,人民大批南逃,带去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在江南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地区居住的山越族,地广人多,不事生产、不履役纳租。孙权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征讨战争降服山越人,实行强者为兵、嬴者补民的政策,并逐步在征服地区设置郡县。孙权注意广修水利工程,在太湖地区建海塘、修湖堤、开塘河、整治江南运河;在其他地区建渠引水。又大规模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设置专门的机构和农官,分别管理民屯和军屯。军屯的规模相当大,田地数千项,有屯田兵数千家,军屯中的佃兵,平时耕田种地,疆场有事则参加战斗;民屯人数小则数千口,多则数万口,屯田者不服兵役。屯田军民以其辛勤劳动使江南开发面积逐渐增加。根据江南多水临近大海的状况,发展造船业,促进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权开发江南地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权时期江南能够得到开发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材料   王猛是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王猛家世寡素,早年“以鬻畚为业”,后徙居于华阴,博学好读兵书。他富有政治才能,苻坚当上前秦皇帝之后,即加以重用。史书记载:“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力而不任,庶绩咸熙,百揆时叙。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王猛开放山泽,兴修水利,改进耕作,以致田畴开辟,仓库充实。王猛还废除了胡汉分治之法,确立了“黎元应抚,夷狄应和”的基本国策。王猛执政期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北方呈现小康景象,并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后人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摘编自张文昆《论王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猛辅佐苻坚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猛的历史功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进行爵制改革,开始推行实封的王爵、开国爵与虚封的散爵并行的爵位制度。孝文帝实行的散爵是承袭北魏前期虚封的五等爵制而来的。而实行的实封爵,则是新推行的爵制。由于虚封的散爵制与实封的王爵、开国爵制并行,所以,尽管散爵的封地依然与北魏前期五等爵的封地一样,都具有虚封的性质,但在实封爵封地存在的影响下,却出现了一些变化。虽然这种变化不能改变散爵封地的虚封性质,但北魏国家要使散爵封地适应两种不同性质爵制同时并存状况的做法,构成北魏国家封授散爵封地的一些特点。……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散爵封地由原来以晋代郡、县为名称,改为以北魏所设郡、县为名称。并且,由于散爵封地由郡太守、县令进行治理,还可以被作为开国爵的封地来封授,散爵的封地与爵位等级已经没有联系。但散爵封地的封授与开国爵相同,也实行籍贯回避。总体而言,孝文帝爵位改革后实行的是以实封爵为主导的分封制,散爵封地的封授只是这种分封制的补充。

——摘编自张鹤泉《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爵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苏绰(498~546),武功(今陕西扶风)人。他“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受西魏执政者宇文泰信任,委以政事。西魏立国之初,疆域狭小,民族关系复杂,经济文化落后。为强国富民,苏绰建议减官员、置屯田,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为后世财政、会计领域长期沿用。他又制定“六条诏书”,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宇文泰“甚重之,常置诸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苏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在“积思劳倦”十余年后,苏绰因病去世,宇文泰“痛惜之,哀动左右”。

——据《周书》


(1)根据材料,简析苏绰被宇文泰倚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六条诏书”的历史意义。
2020-07-08更新 | 4991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材料   北魏前期的法制,胡汉杂糅、重刑轻教。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深感“律令不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重用精通律学的中原儒生高允、高闾等人,并多次参与修订《太和律》。他认为“营国之本,礼教为先”,首创北魏“婚律”,以诏令禁止同姓结婚;加重对不孝罪的惩罚,规定若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等。同时,削减繁复和严酷的律令,用“恕死徙边”作为死刑减等之法,缩小连坐范围等。此外,他还注意谨慎选用掌刑狱大权之人,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还从“治因事改”出发,告诫地方官应以利民为先,灵活运用德刑,要“导之以德,齐之以刑”。

史称孝文帝“选三代(夏商周)之异礼,采二汉(西汉、东汉)之典法;端拱而四方安,刑措而兆民治”。但也因官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差异等,出现“经义决狱的随意性”、“故老前宦多遵旧法,不守新制”等,影响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效率。

——摘编自王琛《孝文帝改革以后的北魏社会与法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法制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建立公众医疗机构,是古今通行、方便患者就医的最可靠办法。西周时期已有专门为贵族服务的医疗机构,但由官府成立的面向老百姓的医疗机构,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当时民间更需要医疗服务,南朝齐文惠太子萧长懋建立“六疾馆”,救济、收养穷人。“六疾馆”并非专门的医疗机构,仅相当于现代的福利院。开办给老百姓看病的官办医院,则是少数民族鲜卑政权北魏(公元386一557年)设立的。北魏的”医改”创新突出地表现在解决民间看病的问题上。皇兴四年(公元470年),北魏便曾开展过临时性“送医上门”活动,派医生到“基层”,为患者免费看病、发药。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北魏创办了中国历史上首个面向基层的政府医疗机构“别坊”。别坊有别于为官员和贵族服务的“太医院”,是专门为看不起病的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北魏这套面向特定人群的“免费医改方案”,被称为古代中国医改史上“划时代的进步”。

——摘编自《中国古代人是如何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建立“别坊”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建立“别坊”制度的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太守王景在庐江一带教犁耕之法,兴水利,推广蚕织,卫飒、任延等地方官着手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经过两百余年的发展,江南的落后状况有所改变。汉末,“中国失纲,寇贼横暴,淮、泗间非遗种之地”。中原大乱,民众深受战争的苦难而四散逃离,而此时“江东沃野万里…可以避害”。北人南渡和越汉、蛮汉融合,加之江南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遂在东吴政权的有力组织下,通过适当减少农民徭役与赋税,禁止恶吏扰民等措施,促使劳动力与土地的迅速结合,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初步开发。

——摘编自杨洪贵《试论孙吴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

材料二   南朝时期,地方官员在江南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宋武帝时期,青州刺史申恬在防御边境的同时,努力劝课农桑,修筑水利工程,使齐地“二三年间,遂皆优实”。梁中大通二年,陈庆之除南北司二洲刺史,“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昌国(郡)初为蛮地,俗不知学。(阮)弥之教之稼啌,兴学校。家有诗书,市无斗器。”地方官还采取措施安置流民安抚少数民族,化解彼此矛盾,“编户属籍”,“自是商旅流通,安居乐业”。雍州刺史张邵,至襄阳,筑长国,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南朝地方官以廉洁奉公的精神,把安民、富民、造福百姓作为自己的施政目标,在江南开发的大潮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事迹被史家写史立传、被百家修祠树碑颂念,为后代树立了“循吏”“良吏”的楷模。

——摘编自杨钰侠《南朝地方官对开发江南地区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吴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地方官员开发江南的主要措施和意义。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摘自《宋书》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
(2)据材料一、二,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江南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
2019-11-06更新 | 475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2019-06-08更新 | 6877次组卷 | 46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世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城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
2019-01-30更新 | 2754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