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1 道试题
1 . 汉朝时期,长江流域以产稻为主,中原地区是麦类最重要的产区。从魏晋开始,麦类在南方大规模推广,麦粟在南方人民的饮食中成为仅次于稻米的粮食作物。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上实现大一统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民族矛盾得到缓和D.铁制农具开始使用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2 . 北齐编修的《魏书》,明确将鲜卑族源纳入炎黄谱系,称东晋掌权士族和南朝君主及宗室为“岛夷”。南朝梁的《宋书》,则称在北方建立政权的胡人为“索(北方少数民族的发辫)虏”。南北方此举的根本目的在于(     
A.明“夷夏之辨”B.构建政权合法性
C.承续华夏正统D.阐发大一统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3 . 如表《魏书》记载的部分皇帝赏赐
道武帝登国3年(388年)杂畜十余万……各有差
明元帝永兴5年(413年)赏征还将士牛马、奴婢各有差
太武帝始光4年(427年)留文武生口、缯帛、马牛各有差
由此可知(       
A.北方游牧经济衰落B.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C.鲜卑民族习俗的延续D.俸禄制改革不彻底
7日内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部分)
4 . 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邪王氏当权,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七族相继掌权。材料反映了(     
A.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形成B.上族是东晋特有的阶层
C.魏晋庶族丧失政治地位D.东晋时期皇权相对削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33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与汉代相比仍然在不断发展,并非处于停滞和衰退状态。精耕细作的农业在耕作工具与耕作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畜牧业成分较之前相比大幅增加。这种变化(     
A.社会动乱不会影响经济发展B.得益于北方人民的南迁
C.延缓了北方政权的频繁更替D.促进封建国家再次统一
2024-05-3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借西晋王室衰微之际,以迁移、战争等方式在北方地区建立政权。为构建政权的合法性、适应农耕的生产生活方式,各少数民族政权(     
A.推行汉化改革B.强调民族特性
C.加强中西交往D.调整军事政策
2024-05-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素养提升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一方面,仍以族内长者亲授学业、耳提面命的传统模式为主;另一方面,受私学置馆授徒之风影响,由延师授业发展为“家馆”的教育形式,且家馆数量日益增多。这一时期的家族教育(     
A.打破了贵族对教育文化垄断B.凸显了士族社会的特征
C.扩大了程朱理学的社会影响D.淡化了人们的门第观念
9 . 北魏太武帝田猎,大获麋鹿数千头,“诏尚书发车牛五百乘运之”,尚书古弼不从,上表曰:“今秋谷悬黄,麻菽布野,……乞赐矜缓,使得收载。”这反映了北魏(     
A.重农意识的增强B.三省制度的萌芽
C.文化冲突的加剧D.社会动荡的现实
2024-05-17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壁画通常以风景、生活为表现内容,而中原地区的壁画往往以历史和宗教为主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南北朝时中原地区的壁画也开始描绘更多的世俗主题,如日常生活、风景和肖像。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艺术领域呈现出交融的趋势B.北民南迁促进区域文化整合
C.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超过前代D.绘画主题政治生活色彩浓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