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改革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相对落后的鲜卑族学习中原汉族,以谋求进步的一场少数民族汉化改革。为了便于学习汉族,拉近与汉族世家大族的关系,孝文帝下令“拓跋”改姓“元”;“独孤”改姓“刘”等。孝文帝还曾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摘编自胡明泽《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就与问题剖析》


(1)据材料一回答这是什么改革?主要措施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3)综上所述,你从两次改革的成效中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初期,刑罚较重而忽视对民众的教化。孝文帝登基后,通过亲自断刑等深入了解法制建设的缺陷,于执政期间多次创制和修改法律。他创立“留存养亲制”,对于犯罪的人,家中如有年长的父母而又无人照顾,则可返家尽孝。逐步缩小“缘坐刑”对亲朋的牵连范围,又在很多情况下用流刑代替死刑。他首创婚律,规定北魏权贵的通婚对象可以是汉族名门。孝文帝深知吏治好坏乃兴废之所由,于是修改相关条例以更加具体地约束官员的行为。他要求执法人员要有仁爱之心、公正执法;在执法判刑中坚决引入监督机制,促进法律量刑的公平性。孝文帝还主张权贵犯法与庶民同罪,不仅亲身遵守法律,甚至太子也因触法被处以重刑。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成为我国古代法制改革的典范。

——摘编自于彦梅《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考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孝文帝在太和年间多次召集群臣,议定律例,重用精通律学的中原儒生。他削繁复之律令,除严酷之立法,或从简从宽,或"恕死从流",对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意义。他强调执法以法律为准绳,惩罚枉法官吏,整顿司法机构,以求立法与执法相一致。

——摘编自简修炜、张耕华《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述论》

材料二   孝文帝熟读儒经,探究兴亡,高倡"营国之本,礼教为先"。以此为法制改革的思想基础,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明礼仪、定制度、移风易俗运动,为"开导兆人,致之礼教"服务。北魏儒学大行。朝中论政议刑,不拘胡汉文武、官秩高下,人人尊崇引经据典。孝文帝强调治国"礼教为先",又主张"法为治要",先礼教是扬起仁政无敌于天下大旗,宣文德以惠天下;重法治是以公平之刑辅教化,刑斧在握,求臻"辟以止辟"。使北魏法制由前期严刑尚罚向后期德刑兼重转变,既表明当权者对专制集权已经巩固之自信,也反映了对封建正统法文化的体认和吸收达到了新的水平。

——摘编自邓奕琦《论北魏孝文帝的法制改革》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孙权统治江南五十多年中,采取多种措施,使长江中下游的江南一带得到一定的开发。东汉末年,北方战乱不断,人民大批南逃,带去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在江南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地区居住的山越族,地广人多,不事生产、不履役纳租。孙权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征讨战争降服山越人,实行强者为兵、嬴者补民的政策,并逐步在征服地区设置郡县。孙权注意广修水利工程,在太湖地区建海塘、修湖堤、开塘河、整治江南运河;在其他地区建渠引水。又大规模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设置专门的机构和农官,分别管理民屯和军屯。军屯的规模相当大,田地数千项,有屯田兵数千家,军屯中的佃兵,平时耕田种地,疆场有事则参加战斗;民屯人数小则数千口,多则数万口,屯田者不服兵役。屯田军民以其辛勤劳动使江南开发面积逐渐增加。根据江南多水临近大海的状况,发展造船业,促进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权开发江南地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权时期江南能够得到开发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材料   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即位之初,便出台两项新政:第一项是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第二项是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曹丕设立中书省,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尚书郎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担任。同时,削夺藩王权利,藩王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对地方行政规划重新划分,正确处理与其他民族关系。黄初三年(222年)颁发《禁诽谤诏》和《百官不得干预郡县诏》。经济上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除禁令,轻关税,与民休养。恢复太学,建立儒家思想教育机构,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魏文帝励精图治,为曹魏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曹丕为政举措》


(1)据材料概括魏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文帝改革的意义。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区得到新的开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至于元嘉(424年一453年)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扁(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宋书》(南朝)

材料二   经济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上,垦田面积日益增多,牛耕已经普遍推行,粪肥也在推广,单位面积产量增加,麦、菽等北方作物开始在江南种植……其次表现在手工业,冶铁技术也有显著进步,创杂炼生鏢法……蚕缫丝技术大见提高。由于江南河流纵横,为适应经济、军事的需要,造船业特别兴旺。其它如烧瓷、造纸、漆器等也都具有很高的水平。经济的发展促进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建康之外,又有成都、江陵、京口、襄阳、寿阳、番禺等地,也都是有名的商业城市。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推动北朝法律儒家化进程的关键人物,他遵循汉魏以来礼法结合的法律发展趋势,显著改善了北魏法律胡汉杂糅野蛮暴虐旧貌,他所进行的法制改革客观上有助于封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有助于消除南北统一在政治法律、文化心理等方面的隔阂。他创立的某些制度也被后世法律吸收影响千年。

——摘编自邓奕琦《论北魏孝文帝的法制改革》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上台以后对法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涉及礼教、执法、刑罚、治吏等多个方面。他首先宣扬礼教的治国理念,把礼教治国思想作为法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又特别注重法制,强调刑罚要有公平性,在实施刑罚的同时辅以礼教,礼法结合。在执法判刑中,孝文帝坚决地引入了监督机制,促进了法律量刑的公平性、除此之外,孝文帝积极地将法学人才集中起来,针对执法中的问题一一解决,推动了北魏法律的修订,使法律的覆盖面更加广阔。此外,孝文帝还提出了以“参详旧典,务从宽仁”为主体的法制观念:实行缘坐刑改革,使受连累的范围大大缩小,加强了社会民众对当朝者的认同度;用流刑来代替死刑;减少了死刑犯的人数,流放人员不仅可以为国家边疆驻防增加人员补充,也可以增加社会劳动力,加快社会生产。着手修改法律条文中关于治理官员的条例,更加具体地约束官员的行为。实行体禄制又辅以定官制和考绩两种程序,这些程序的实行,加快了政府部门的施政效率,也对官员进行了有效的监督。

——摘编自于彦梅《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考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法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十   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羯族人石勒在政权建立之前,就在与西晋、前赵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不仅如此,为扩充兵力,石勒每到一地,皆释放囚犯、招纳逃亡者。石勒不仅好骑马、射箭,也喜欢文化,即使在出征打仗的间隙,仍常令人读史书,评价历代帝王的优劣,得到官员儒生的赞同。330年,石勒称帝。后赵政权建立后,石勒注意协调羯族人与汉族人的关系。他专门设立了门生主书的官员,掌管羯族人进入宫中的事务;又制定严格的法令,不让羯族人侮辱汉族士族。此外,他还到襄国的学校考察学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情况;设立秀才、孝廉试经的制度;郡国也设立学官,每郡设两名博士祭酒,有弟子一百五十人。石勒统治时期,后赵百姓每年缴纳布帛两匹、粮食二斛,负担比西晋稍轻。石勒死后,后赵政权陷入动乱之中。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后赵政权建立前后石勒所推行的政策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赵政权国家治理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材料   北魏前期的法制,胡汉杂糅、重刑轻教。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深感“律令不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重用精通律学的中原儒生高允、高闾等人,并多次参与修订《太和律》。他认为“营国之本,礼教为先”,首创北魏“婚律”,以诏令禁止同姓结婚;加重对不孝罪的惩罚,规定若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等。同时,削减繁复和严酷的律令,用“恕死徙边”作为死刑减等之法,缩小连坐范围等。此外,他还注意谨慎选用掌刑狱大权之人,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还从“治因事改”出发,告诫地方官应以利民为先,灵活运用德刑,要“导之以德,齐之以刑”。

史称孝文帝“选三代(夏商周)之异礼,采二汉(西汉、东汉)之典法;端拱而四方安,刑措而兆民治”。但也因官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差异等,出现“经义决狱的随意性”、“故老前宦多遵旧法,不守新制”等,影响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效率。

——摘编自王琛《孝文帝改革以后的北魏社会与法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法制改革。
10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各民族交融的时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A.社会发展停滞乃至倒退B.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C.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D.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
2019-12-02更新 | 93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