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D.民族交流交融
2024-03-01更新 | 589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北魏孝文帝十分重视孝道,他指出:“孝顺之道,天地之经”,并多次下诏,要州郡地方访查“力田孝悌”“孝友德义”者“具以名闻”。此外,他还在诏书中指出“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北魏孝文帝的这一举措(     
A.意在整合文化以维护统治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旨在维护儒学正统的地位D.改变了鲜卑族的社会习俗
2024-01-1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孝文帝统治时期积极“去故存新”,如:迁都洛阳,欲“卜宅中土以经略四海”;讲汉语、穿汉服,“欲令魏朝齐美于殷周”。有学者指出:尽管我们不能把北魏乱亡完全归咎于孝文帝的改制,但他付出了将本民族消融于汉族的代价,却加速了鲜卑贵族的腐化。材料旨在强调孝文帝改革(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B.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
C.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D.历史影响具有双重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我国部分学者关于孝文帝改革的评价。由此可知(     

学者

评价

赵翼(清)

孝文帝一味学习汉族制度礼仪,丢弃了鲜卑族的长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国势因此由盛而衰

白寿彝

通过汲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庄辉明

孝文帝“汲汲于用夏变夷”,完全接受了中原封建文化及其价值观,而全未虑及其不良成分之腐蚀性,并为之付出了将本民族消失于与汉族融合过程之中的代价

A.时代差异决定历史结论B.学者素养制约历史研究
C.历史事件难以形成共识D.史家视角影响史学研究
2023-08-02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5 . 三国时期是指(     
A.220-280B.202-266C.266-317D.200-280
2022-11-2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迁都长安B.说汉话C.穿汉服D.改汉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B.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494年,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其根本目的是
A.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B.顺应民族交融潮流
C.打击鲜卑族保守势力D.缓和阶级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