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大力推动民族交融,将都城从平城迁到长安。
2022-11-09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部分)历史学家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人物

评价

(清)赵翼

“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认为孝文帝一味学习汉族制度礼仪,以文治国,丢弃了鲜卑族的长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国势由盛而衰。

吕思勉

鲜卑无法永远凭借武力和汉族相持,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钱穆

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然亦须在改进中能善处反动方妙。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难孝文!

白寿彝

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通过汲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上将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服装称为“胡服”,胡服的款式与汉服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因而比较缺乏中原汉民族那样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A.规范统治秩序B.发展游牧经济
C.加速民族交融D.缩小南北差距
2022-10-12更新 | 1047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在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治国理政直接关系到王朝兴衰。如表中的政策统治者统治政策(     
统治者统治政策
前秦苻坚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传授汉文化;废除胡汉分治
后秦姚兴注重人才选拔;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厉行节俭
北魏孝文帝改汉服,禁北语,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尊孔墨儒,复兴礼乐
A.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D.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魏书》是北齐人魏收所著的一部断代史。该书卷三十九《李宝传》附《李韶传》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材料中的“高祖”应是(     
A.曹丕B.司马炎C.拓跋宏D.李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资治通鉴》,“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宋末元初人胡三省在注释《资治通鉴》时感慨说:“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胡三省感慨的是(     
A.孝文帝的改革吸收了很多中原文化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汉族发展融合了大量少数民族成分D.隋唐历史影响后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吴宗国主编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载:北朝的强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上述材料旨在强调(       
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B.北魏因改革成为强大帝国
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的影响
2022-08-18更新 | 183次组卷 | 78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北魏前期土地关系紊乱,土地产权纠纷不断。一些豪强地主宁肯让霸占的土地丢荒,也不让农民耕种,以致出现了“良畴委而不开,柔桑枯而不采”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B.土地制度改革迫在眉睫C.人口的急剧减少D.北魏农业逐渐衰退
10 . 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日:“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2022-06-14更新 | 610次组卷 | 95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冈天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