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1 .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鲜卑墓志书写中出现托伪汉族祖先,伪造汉族郡望的现象,同时对记录与汉族的通婚乐此不疲。反之,汉人士族也逐渐热衷于记叙同鲜卑贵族之间的通婚。这说明(     
A.鲜卑人完全汉化B.北魏的社会繁荣
C.民族交融加强D.鲜卑人文化进步
2 . 南朝时,“南郡、夷陵……九江、江夏诸郡多杂蛮左,其与夏人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蛮田大稔,积谷重岩,未有饥弊”,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施政轻徭薄赋B.北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C.江南民族交融的加深D.士族庄园经济集约生产
3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生动描绘了时代特征。下列政权不属于南北朝时期的是(     
A.北魏B.西魏C.东晋D.陈
4 . 下表所示是东晋元帝即位后所采取的施政举措(部分)。这些举措(     
以法御天下调整中枢搜括户口
晋元帝“好刑名家”“用申韩以救市”,通过法规惩处一些不守法的官员中书省是机要之地,有凤凰池之称。王导任中书监,元帝将中书省并入散骑省元帝发布诏令:“两千石令长当祗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A.旨在加强皇权统治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意在增加政府税收D.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5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2022-11-13更新 | 703次组卷 | 158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惟拓跋迁都平城,纯用胡法控勒诸夏,故最为长久。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该学者的言论表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孝文帝改革消除了鲜卑族陋习
C.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D.孝文帝改革直接导致北魏灭亡
7 . 我国考古工作者迄今为止已在全国各地发掘出汉代冶铁遗址三十余处,有的规模宏大,面积有十余万平方米,江南地区却并未发现一处。据相关资料记载,直到西晋咸宁年间,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依然是“人无牛犊”。这可用于佐证,在汉代至西晋时期(     
A.江南农耕经济较为落后B.重农抑商政策得到执行
C.国家分裂阻碍南北交往D.犁耕技术长期停滞不前
8 . 西晋太康元年,广陵郡(今江苏境内)领有淮阴、江都等八县,户口数八千八百。到东晋安帝时,该地区衍生出海陵、山阴二郡,而成三郡,这三郡在刘宋时领县干四,户口数增长到一万四千百八十。这一现象说明(     
A.南方地区得到开发B.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地方行政制度变化D.推动了均田制度的实施
2022-11-03更新 | 256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匈奴与其他民族交融的情况如图所示。

上图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交融(     
A.关键在于文化认同B.在复杂形势下的趋同性
C.在过程中的互动性D.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方式
10 .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明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描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