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42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东晋初期,政府为安抚南下的士族和流民,按其籍贯设置侨州郡县;侨州郡县并无实际辖区,不征租税徭役。到东晋后期,政府转而多次将侨州、郡、县流民编户入册,一起纳税。这种做法(       
A.稳定了东晋政权B.缓和了南北士族矛盾
C.加强了中央集权D.保护了北方侨民利益
2023-12-05更新 | 3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大量少数民族成分。史家胡三省说:“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下列史事与材料观点不一致的是(       
A.西晋琅琊王司马睿重建晋朝B.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
C.李唐皇室与鲜卑独孤氏联姻D.诗人白居易为西域族人后裔
3 .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中说:“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常态……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变态”主要表现在(       
A.门阀政治强化专制皇权B.社会分裂动荡,政权更迭频繁
C.少数民族开始袭扰中原D.佛道盛行,儒学失去主流地位
2023-12-05更新 | 10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史书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治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据此判断,该诏书应出自于(       
A.东汉光武帝B.晋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炀帝
5 . 东晋时期,南方农业生产中,农民们采用新的耕作方法和农业工具,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水稻成为主要粮食作物,还种植了大量的果蔬和茶叶等经济作物。这主要得益于(       
A.北方人口南迁B.南方经济发达C.游牧文化传播D.士族执掌朝政
6 . 不同时期的文献对江南地区的描述出入较大,究其原因是(       

时间

文献

有关南方社会状况的描述

西汉《史记·货殖列传》“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
南朝《宋书》“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A.两位作者所处阶级立场不同B.文献资料的记载都无法考证
C.成书时间江南实际情况不同D.文献史料不如考古实物真实
23-24高一上·山东青岛·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北魏初年,北方人口减少,荒地和无主地大量存在,政府在代北地区推行“计口授田”之制。这一政策(     
A.推动了社会生产发展B.使土地兼并现象加剧
C.导致了租庸调制确立D.不利于政府加强集权
2023-12-04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局属学校、青西、胶州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8 . 南朝时期,“荆城跨有南楚之富裕,扬州拥有全吴之丰饶,鱼盐杞梓的收益,可以滋养四面八方,丝绵布帛之丰茂,可以供天下百姓穿戴”。这反映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C.南方民族隔阂消弭D.分裂割据局面结束
2023-12-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多次决口,江水涌入洞庭,而湖北云梦泽急剧萎缩。长沙也修筑了大量陂塘,今日长沙的地名东塘、左家塘、侯家塘等即源于此。这(       
A.吸引流民开发今湘北地区B.造成长沙郡水患严重危害经济
C.有利于门阀士族控制地方D.推动张仲景为流民著《伤寒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传黄帝与炎帝族相争相汇,组合成炎黄联盟,继而战胜并融会蚩尤族。炎、黄两族胄裔(子孙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继建立王朝,并与黄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与华夏对称的“夷”,从大、从弓,意为持大弓之人,本指东方(今山东、江苏一带)诸族,后演为中原华夏之外诸少数民族的统称。

   

               图一炎黄涿鹿之战(传说)                                                       图二西周分封形势图

      

             图三春秋形势图                                                                             图四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氏、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 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积极推进改革,改拓跋鲜卑姓氏为汉姓,并将随魏南迁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太和十六年(492年),文帝“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摘编自马溢澳《拓跋鲜卑的“中国”认同》

材料三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適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卷二十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华夏族界域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其演变的相关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强化“中国认同”的措施,并从“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
2023-12-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