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南朝时期,寒人出身的戴法兴、戴明宝、巢尚之等人担任中书舍人,孝武帝刘骏处理官吏的选授、升降和赏罚等大事,都与他们商议,然后作出决定。寒人还常担任地方州镇的重要吏职——典签,对府州行使监察权,以至“诸州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据此可知,寒人出现的实际原因是(       
A.地方势力的扩大B.门阀士族的衰落
C.军事争端的加剧D.皇权政治的强化
2 . 北魏在沿边诸地设置州郡,并设置“护匈奴、羌、戎、夷、蛮、越中郎将”“护羌、戎、夷、蛮、越校尉”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这些措施(     
A.延续了历朝的民族政策B.贯彻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C.适应了政治改革的形势D.导致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3 . 417年,后秦为东晋所灭,长安的大批匠人被强制迁移到建康,其中尤以从事丝织业的匠人居多。同年,东晋朝廷在建康设立锦署,专门管理织锦业,使得各地、各民族的织锦技术在建康得以融汇,富有地方特色的南京云锦由此诞生。由此可推知,南京云锦的产生(     
A.彰显出东晋国力的强盛B.标志着长安丧失经济中心地位
C.加速了南北民族的交融D.体现了江南地区丝织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魏晋时期的名臣傅玄(217一278)在谈到曹魏政权实施的屯田制时,说:“按制度规定,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自持私牛者,与官中分。”据此可知,曹魏屯田制的推行(     
A.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B.增加了曹魏政权的财政收入
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D.减轻了北方民众的经济负担
2022-07-20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宋书》记载:南朝宋时期,路太后(孝武帝母)的侄孙路琼之去拜访中书令王僧达,被其讥笑祖上是王家的车夫。路太后震怒、请求孝武帝惩处。孝武帝回道:“琼之年少、自不宜轻造诣(拜访)。王僧达贵公子,岂可以此事加罪!”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门阀士族势力较为强大B.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
C.庶族地主力量不断增长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2022-05-02更新 | 949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史料记载,北朝正史记载的男女双方姓名均可考的民族通婚共241起。其中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通婚有158起,占族际婚总数的65.6%,仅北魏一朝的民族通婚就有121起,这其中又以鲜卑与汉族联姻占绝大多数。这可用于说明北朝时期
A.民族隔阂已经消除B.民族交融出现高潮
C.民族政权和平更迭D.门阀制度趋于消亡
8 . 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B.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其繁荣昌盛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孝文帝在太和年间多次召集群臣,议定律例,重用精通律学的中原儒生。他削繁复之律令,除严酷之立法,或从简从宽,或"恕死从流",对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意义。他强调执法以法律为准绳,惩罚枉法官吏,整顿司法机构,以求立法与执法相一致。

——摘编自简修炜、张耕华《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述论》

材料二   孝文帝熟读儒经,探究兴亡,高倡"营国之本,礼教为先"。以此为法制改革的思想基础,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明礼仪、定制度、移风易俗运动,为"开导兆人,致之礼教"服务。北魏儒学大行。朝中论政议刑,不拘胡汉文武、官秩高下,人人尊崇引经据典。孝文帝强调治国"礼教为先",又主张"法为治要",先礼教是扬起仁政无敌于天下大旗,宣文德以惠天下;重法治是以公平之刑辅教化,刑斧在握,求臻"辟以止辟"。使北魏法制由前期严刑尚罚向后期德刑兼重转变,既表明当权者对专制集权已经巩固之自信,也反映了对封建正统法文化的体认和吸收达到了新的水平。

——摘编自邓奕琦《论北魏孝文帝的法制改革》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