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河北省临漳县附近的北齐古墓壁画保存完整、内容丰富、古朴典雅。壁画中的人物,有一些典型的身材高大、高额深目、浓须卷发的人物形象,很显然高洋在位时除了汉族官吏外,还有大量的鲜卑族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官吏。这反映出(     
A.多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B.各民族间的隔阂已然消失
C.游牧文明具有强大的活力D.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
2024-02-1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2 . “迁都洛阳好,举目眺黄河。胡地民风殄,汉家文教播。三长制谐和。本已尊孔子,何为崇佛陀。”该诗提及的帝王是(     
A.秦二世B.汉武帝C.汉光武帝D.北魏孝文帝
2024-01-1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东晋时荆州“田土肥美”,交州一年两熟,“恒为丰国”⋯⋯首都建康城中“贡使商旅,方舟万计”。这种现象反映了(     
A.南方商业更加发达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南方地区得到开发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2024-01-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北魏接受了汉人筑城防御的观念和方法。在面对柔然袭击边境时,北魏一个鲜卑出身的将领源怀认为“用夏制夷,莫如城郭”,建议筑城置戍以防守边境。这说明当时(     
A.南方政权林立B.统一条件成熟C.民族交融加深D.经济得到恢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之时,南方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逐步进入南北经济并驾齐驱的局面。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     
A.政局动荡影响区域经济格局B.北方经济优势不复存在
C.南北方对峙的状态日趋明显D.政治中心呈现南移之势
2023-12-19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教能教育集团(昆明艺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据记载北魏孝文帝在位29年出猎次数为0,后宣武、孝明、东海王、节闵、安定王诸世只3次出猎的记载。8帝73年平均24.3年才出猎一次。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     
A.传统经济方式发生剧变B.破坏了固有文化传统
C.尚勇猎射奋勇精神丧失D.改变了民族传统信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曹操始屯田许昌,而北制袁绍,南折刘表;许昌之屯,乘黄巾之乱,民皆流亡,野多旷土也,此魏争夺天下之本图也。”由此可知曹操推行屯田制的前提条件是(     
A.大一统国家的形成B.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争霸战争已经结束D.大片耕地成为无主荒地
8 . 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尝言:“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倡导说汉语、改汉姓、易汉服。材料表明当时北方(     
A.汉匈和亲影响深远B.少数民族普遍汉化
C.统一条件逐渐成熟D.民族之间交融发展
9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为巩固政权大力推行改革,采取迁都、易汉服、说汉语、改汉姓、定高门、结汉亲等措施。该材料反映出(     
A.民族歧视色彩依然浓厚B.北方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C.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D.人们的门第观念不断淡化
2023-06-15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三国时期的田庄,多以屯、营等编制单位或堡、寨等建筑外观来命名;东晋南朝时期的田庄则多称为别墅、田园。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出(     
A.政局的稳定性有所加强B.士族势力受到削弱
C.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D.商品经济发展迟滞
2023-03-29更新 | 945次组卷 | 15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