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下图是嘉峪关魏晋墓中6号墓壁画《犁地》,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力度感强烈,生活气息浓厚。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反映了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B.再现了西域民众安定的生活风貌
C.得益于南北方民族交融的推动D.反映了精耕细作的田庄经济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在建立政权之初,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在政权国号上也往往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这些做法意在(     
A.发展农耕经济B.采取中原地区的管理模式
C.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D.寻求文化认同以巩固统治
3 . 据《廿二史札记》“僭越之君有文学”一条记载:魏晋时期,匈奴族的刘渊少好学,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史》《汉》、诸子,无不综览;渊第四子聪年十四,究通经史;鲜卑族的慕容皝也崇尚经学。这种现象可以从侧面说明(       
A.社会稳定利于儒学传播B.当时思想文化繁荣多元
C.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趋势D.少数民族向学风气浓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帝王重要活动所属政权
拓跋焘于是除禁锢,释嫌怨,开仓库,赈穷乏,河南流民相率内属者甚众。二月,起太学于城东,祀孔子,以颜渊配。先是,辟召贤良,而州郡多逼遣之北魏
石勒遣使循行州郡,劝课农桑。勒亲临大小学,考诸学生经义,尤高者赏帛有差。又下书令公卿百僚岁荐贤良、方正、直言、秀异、至孝、廉清各一人其举人得递相荐引,广招贤之路后赵
苻坚坚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其有学为通儒、才堪干事、清修廉直、孝悌力田者,皆旌表之。于是人思劝励,号称多士,盗贼止息,请托路绝,田畴修辟,帑藏充盈,典章法物靡不悉备前秦
慕容皝皝躬巡郡县,劝课农桑皝亲临东庠考试学生,其经通秀异者,擢充近侍。以久旱,丐百姓田租前燕

——据《晋书》《魏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治国措施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治国措施影响重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予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7-1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秦汉王朝开发西南夷到南北朝的几百年间,历代统治者在西南民族地区不断扩大郡县统治范围。建兴三年(225年),蜀汉平定南中叛乱后,设立了屯田制,而且除军屯外,民屯也具备了较大的规模。由于蜀汉的重视和积极经营,南中地区的畜牧业也得到较大的发展。诸葛亮南征以后,南中诸族“出其金银”,“以给军国之用”。此外,西南各民族还利用当地特有的植物资源生产出不同的纺织品。西晋末年,“永嘉元年春,尚施置关戍,至汉安焚道。时益州民流移在荆、湘州及越焉、群荆,尚表置郡县,就民所在,又施置诸村参军”。

——摘编自陈彦波《魏晋南北朝西南人文环境变迁与民族社会经济》

材料二   河西第一次移民发生时,西晋王朝先后经历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和永嘉之乱,整个中原大地陷入纷纷战火中。尽管这一时期战火纷争不断,但河西地区相对安定。因此,来此躲避战乱的中原人口也逐渐增多。河西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与西域地区在血缘、语言、文化方面本身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僧人来往也更加方便,这直接推动了河西佛教的发展。北魏时期,在政府的强制之下,河西世家大族中有大量儒学精英迁往北魏都城平城,士人的东迁为日后河陇学术逐渐衰落埋下隐患。因此,这一时期河西地区佛教文明不断发展。

——摘编自齐晓芳《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移民对河西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开发西南地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河西地区佛教不断发展的原因。
6 . 439年北魏灭北凉,河陇士族大量迁往京师平城,河陇学术随之日渐衰落,陇右与河西地区经学、史学、文学等全面繁荣的学术局面和“两翼齐飞”的学术格局不复存在。据此推知,该时期河陇学术的衰落(     
A.反映人口迁移引发文化南移B.表明边塞环境制约文化发展
C.削弱了河陇士族门阀的力量D.推动了学在民间局面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前赵刘曜称帝后,沿用九品官人法,设立学校,肯定士族特权。前秦君主苻坚也曾“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问难五经,博士多不能对"。这些现象例证了(     
A.十六国统治者认同华夏文化B.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C.魏晋时期地方官学开始设立D.北朝政权采用汉族典章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如表是南北朝时期部分少数民族政权的民族观,这可用来论证(        
民族民族观   
匈奴刘渊继位之初就历举大禹、文王之例,表明戎夷也可人主中原
苻坚将“混一六合”视为自己分内之事
鲜卑北魏宣称是曹魏政权的合法继承者,并以统一南北为己任   
A.民族观念相对狭隘B.民族差别日益扩大
C.分裂割据出现根源D.统一乃是大势所趋
9 . 北魏建立时,太祖拓跋珪令“有司定行次,正服色,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故神兽如牛,牛土畜……服尚黄,牺牲用白。祀天之礼用周典”,这反映出当时北魏(     
A.在洛阳建立了政权B.华夏认同观念较强
C.实行中央集权制度D.深受西周礼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北魏道武帝立拓跋嗣为太子,赐其母刘贵人死,“立子杀母”的做法被奉为立国传承制度,“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汝当续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这一制度的确立(     
A.延续了游牧民族的部落传统B.使儒家伦理道德被颠覆
C.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D.意在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