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 “在4世纪的时候,中国南方还是一个没有军队的王朝,而中国北方却只有军队,没有王朝”。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混乱不堪的政治格局
C.南北社会发展迥异D.南北方民族交融加快
2 . 玉玺,皇帝专用,为天命所归和行使权力的最高凭信。秦始皇玉玺在秦亡后入汉,世代传承约四百年,故曰传国玺。十六国时期,前赵、冉魏等政权先后参与争夺并获得传国玺,前燕、后赵等政权甚至伪造传国玺。他们这样做(     
A.为开发江南地区经济提供条件B.目的是宣誓正统,赢得更多支持
C.使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D.显示了统治者深厚的汉文化修养
2024-02-2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489年,北魏派遣蒋少游出使南朝并密令他偷师建康的宫殿设计。蒋少游之舅、清河士族崔元祖向齐武帝告发此事,并称“岂可令毡乡之鄙,取象天宫?”这反映了(     
A.魏齐之间使节往来频繁B.士大夫家族执掌朝政
C.南北方的建筑风格趋同D.民族矛盾与交流并存
4 . 前赵皇帝刘曜曾在长安修建宗庙、宫殿,兴办太学和小学,努力提升民众的文化水平。北魏孝文帝时期颁布的均田制,大力推动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前秦统治者苻坚重用汉族士大夫王猛,在其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如“采纳和实施中国传统的国家礼仪”。这些做法(     
A.利于推动北方民族交融B.消除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隔阂
C.旨在学习汉族典章制度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洛阳伽蓝记》载:北方“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这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     
A.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B.使经济重心开始出现南移之势
C.以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D.使我国封建经济发展到了顶峰
2024-02-2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米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拓跋硅及继任的三位皇帝都亲往或遣使至涿鹿祭祀黄帝庙。这些举措(     
A.消除了民族冲突B.加强了专制统治
C.强化了宗法制度D.有利于民族交融
2024-02-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据记载,十六国时期,前赵刘渊“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前秦苻坚经学造诣很深,曾巡视太学,问难五经,博士多不能对。据此可知当时(     
A.社会环境稳定B.思想实现统一C.儒学影响扩大大D.民族认同增强
2024-02-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某同学对公元3-10世纪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进行整理,图中空白处应填的是(     
A.春秋战国B.五代十国C.南北朝D.辽宋夏金元
2024-02-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9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如图为北魏孝文帝第四子元怀(488—517年)的墓志。这是一种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的新书体,史称“魏碑体”,呈现出古朴、自然、刚劲、雄壮等风格。据此可知,“魏碑体”(     
A.代表北朝书法的最高成就B.反映了民族交融的时代特色
C.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气象D.主要在上层社会范围内流行
10 . 下表为北魏时期的部分墓志(节选)。这体现出(     

墓主

墓志(节选)

乞伏保达

其先盖夏禹之苗裔

尔朱绍

其先出自周王虢叔之后,因为郭氏,封居秀容,酋望之胤,遂为尔朱
A.民族矛盾尖锐B.孝文帝改革效果显著
C.华夏认同增强D.北魏实现了北方统一
2024-02-23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春季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