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晋书·慕容廆载记》:“廆以大棘城(注:前燕早期都城)即帝颛顼之墟也,元康四年乃移居之,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廆乃立郡以统流人。”该史料可用作研究(     
A.少数民族对中原政权的向往B.民族交融与江南经济的开发
C.人口迁徙与边疆地区封建化D.少数民族政权因俗而治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需缴纳定额租调D.土地由国家雇工经营
2024-05-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份学科训练历史试卷
3 . 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扬州则“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通化作用范围甚广”。此外,南北朝间国书往来,本来的套话是“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后来为“欲示无外之意”而不分彼此,改成“想境内清晏,今万国安和”。这些可用于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分裂中蕴含着大一统趋势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南北地区文化已实现统一D.少数民族封建化成效显著
4 . 在三国至隋朝的几百年的时间里,黄河保持着长期安流的局面,其中见于记载的河溢现象只有几次,如果要考察这一时期长期安流局面出现的原因,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因素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时局B.古代治理水患技术的进步
C.政府对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视D.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
2024-04-02更新 | 74次组卷 | 10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魏书·列传·卷九》记载:“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A.迁都洛阳B.改说汉语C.改穿汉服D.与汉族通婚
2024-01-1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从拓跋珪建国到政权消亡的近150年间,北魏王朝始终坚持门当户对的通婚理念,积极倡导胡汉通婚。据北朝四史与墓志统计,整个北魏时期,胡汉高层通婚多达412例,其中以鲜卑与汉通婚为最多。这表明,当时(     
A.门第观念依然盛行B.民族隔阂已经消除
C.鲜卑族汉化最彻底D.婚姻观念平等开放
7 .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迁都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的作用是(     
A.导致南朝政权的更迭B.加强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西南地区开发D.打击了门阀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晋时期,内迁黄河流域较久的少数民族大多不再以异族自居,如拓跋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后裔,羌人认为祖先是有虞氏,匈奴铁弗部也自称系大禹的嫡脉相传。这反映出(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B.社会矛盾趋向于缓和
C.中原文化长期领先D.少数民族溯清了族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
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
2023-06-21更新 | 6326次组卷 | 46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