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0 道试题
1 . 据《魏书》记载,太和十年四月,孝文帝“始制五等公服”,八月,“给尚书五等品爵以上朱衣、玉佩、大小组绶”,十一年正月,“诏定乐章,非雅者除之”,还通过圆丘祭天、方泽祭地、辟雍兴教化等方式倡导儒家礼仪建筑。孝文帝此举
A.弱化了鲜卑贵族的地位B.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D.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黄仁宇在谈到北魏政权时说:“这一新兴王朝,……扭转后权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北魏政权提供的“再统一的契机”主要是指
A.扩大了北魏政权的统治区域B.通过改革促进民族大交融
C.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社会矛盾D.加速了国家制度的封建化
2021-09-06更新 | 802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段的朝代更迭,对该时段典型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220年263年266年280年316年317年4世纪下420年439年
曹丕
建魏
曹魏
灭蜀
司马炎
建立晋
西晋
灭吴
匈奴
灭晋
司马睿
建东晋
氐族
统一北方
南朝
开始
北魏
统一北方
A.战火不断,文化枯竭B.政权更迭,民族交融
C.北方动荡,南方开发D.四分五裂,局部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西晋颁布平民的占田、课田令,规定占田限额男子一人可占田70亩,女子30亩;而需要收取租税的土地为男子50亩、女子20亩,这一举措
A.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促进了田庄经济的发展D.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6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坏井田,开阡,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差亡度:底人之富者界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两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
(2)材料一中的“坏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晋朝的史料记载,一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A.汉族人已全部被赶出中原B.晋朝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内迁民族全部实行封建化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晋之时,南人崇尚洛阳遗风,南方上层人士普遍鄙弃自己的母语,改操中原洛阳之语音,甚至“乃有遭丧而学中国(中原)哭者”。作洛生咏(指洛阳书生的讽咏声),后来竟成为南方士人标榜身份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儒学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强B.南方的文化遭到重大摧残
C.洛阳的语音更具有优越性D.中原文化习俗向南方扩展
9 . 《北史・李大师传》载:“大师少有著述之志,常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将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由此可知,《北史》编撰者意在突出
A.国家统一B.民族交融C.区域发展D.政权更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钱穆先生认为:“(北朝)到底很快便建立起一个统一政府来。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将来全都为隋唐政府所效法与承袭”;“隋唐复兴,大体即建基于均田、府兵的两个柱石上”。钱穆意在说明
A.隋唐繁荣得益于南北民族交融
B.制度创新和继承促进隋唐繁荣
C.北朝的制度创新明显优于南朝
D.南朝基本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