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实施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鞅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转型。

——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

材料二   对孝文帝汉化的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

观点二: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汉化。

——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商鞅变法是如何推动社会转型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曹魏时期,购买物品、计算物价均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此后三百余年,钱币在北方偶尔使用,但流通为时较短。北魏孝文帝时,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这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发展迅速B.商品经济发展不足
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 . 5世纪末,迁往洛阳的鲜卑族王公贵族们纷纷改姓汉姓、改说汉语、改穿汉服,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
A.商鞅变法B.文景之治C.孝文帝改革D.贞观之治
4 . 东晋初,高门士族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教,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某次朝贺, 皇帝司马睿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A.两晋政权更迭且政体相对混乱B.王氏兄弟已有谋反之心
C.东晋时期士族当权且影响巨大D.皇帝善于用人深得民心
2022-02-09更新 | 436次组卷 | 4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占田制是西晋颁行的土地、赋税制度。它明确规定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贵族官僚还可以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族。上述规定有利于
A.减轻百姓赋税负担B.维护门阀士族特权
C.防止官员腐败现象D.遏制土地兼并趋势
2022-02-09更新 | 555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北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这一措施
A.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B.恢复了北方农业生产
C.加速了北方人民南迁D.实现了北方再次统一
2022-01-15更新 | 608次组卷 | 26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只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作者意在说明
A.五胡入主中原改变了民族的分布
B.五胡入主中原促进中原汉族人民南迁开发江南
C.充满活力的少数民族比汉民族更先进
D.五胡内迁使民族在战乱和流徙中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9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相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015世纪,在我国西北到东北的广大地区,先后建立了“辽”“西夏”和“金”三个政权。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本民族文化的需要,它们都在汉字的影响下,创制了本民族的汉字系文字。

——摘编自王锋《从汉字到汉字系文字》

材料三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别简述其产生的影响。
(2)历史地图蕴含了丰富的信息,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三项有关民族关系的信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07年,河南安阳的一座东魏墓里出土了一座围屏石榻(如图)。以往发现的石榻上所刻绘的人物形象多为粟特人,壁画内容多为粟特人的社会生活,而这座围屏石榻刻绘了“郭巨埋儿”“丁兰刻木事亲”等为汉人流传的孝道故事。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河南地区是全国文化中心B.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
C.理学思想在民间广泛传播D.儒学正统地位没有动摇
2021-12-29更新 | 485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