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表明(     
A.西晋时民族间融合趋势增强B.内迁民族已经完成了封建化
C.少数民族内迁导致西晋灭亡D.内迁民族深受儒家伦理影响
2022-08-05更新 | 1195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三国志》记载,鲜卑部落早期“贵少贱老,其性悍骜,怒则杀父兄”,习惯上也有“自杀其父兄无罪”的规定。有鉴于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下诏曰     “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而律不逊父母,罪止髡刑,于理未衷,可更详改”。这一举措(     
A.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B.改变了法律审判程序
C.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统一D.削弱了北魏尚武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数量巨大,使中原地区出现了胡化趋势,少数民族物品、生活习俗、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等对中原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很大。   同时,少数民族进 入中原后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文化和汉人习俗,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据此可知,这 一时期,民族交流的特点是(       
A.双向互动、互相吸收B.不分彼此、共存发展C.汉胡平等、彼此尊重D.和平交往、永无战争
2023-02-20更新 | 131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传撰修淡化了春秋笔法(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而逐渐通过一些细微小事的铺叙来描写家族人物事迹,宣扬祖先容止风度,弘扬先祖德行功业,且选材鲜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丰满。这反映出当时(     
A.文学世俗化的趋势B.士族注重扩大家族影响力
C.儒学地位受到冲击D.史学研究注重记忆的传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钱穆先生在多种论著中谈到“北朝胜于南朝”:“(北朝)到底很快便建立起一个统一政府来。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 ……将来全都为隋唐政府所效法与承袭”。据此可知,北朝胜于南朝在于(     
A.民族交流趋势的凸显B.自身体制的不断创新
C.皇权与世族相互依赖D.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晋时期,“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后,大批人口从中原地区外迁。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
A.呈现由北向南的趋势B.开启了经济重心转移
C.造成中原人口大量锐减D.呈现由政府组织的特点
7 . 下图为中国古代人口迁移趋势示意图。以下符合该趋势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明清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这样写道:“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摒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可见马端临认为孝文帝改革(     
A.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B.为北魏的分裂灭亡埋下了伏笔
C.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D.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朝早期的佛像,造型雄健粗犷、浑厚质朴,且神态庄严,形成无比尊严和压抑的氛围。北朝中后期,佛像不仅体型变小,而且表情由肃穆威严变得慈眉善目、含蓄恬静。这一转变主要反映出当时(     
A.佛教信仰开始本土化B.社会秩序趋于稳定
C.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D.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10 . 在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治国理政直接关系到王朝兴衰。如表中的政策统治者统治政策(     
统治者统治政策
前秦苻坚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传授汉文化;废除胡汉分治
后秦姚兴注重人才选拔;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厉行节俭
北魏孝文帝改汉服,禁北语,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尊孔墨儒,复兴礼乐
A.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D.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