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这一“帝”的政权是(       )
A.曹魏B.西晋C.东晋D.北魏
2023-11-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史载:“至于(刘宋)元嘉末……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传入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曲辕犁在江南地区的推广D.玉米、甘薯推广种植
2023-11-1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某历史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了撰写“颁奖词”这一教学环节。有学生这样写到:“原是游牧民族的一介莽夫,率族南下以求生存;原是草原羊群的所在,率军征战四方。他以一族之力取得北方统一,却兵败草木淝水之滨。”该“颁奖词”中所说的“他”率领的“游牧民族”是(     
A.匈奴族B.氐族C.鲜卑族D.羌族
2023-11-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西汉时期,“(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干金之家”;南朝时期,“(江 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魏晋南北朝时 期,(南方)陶瓷、制造船等手工行业也有较大进步。南方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人口的大量南迁 ②优越的自然条件 ③高产作物大量引进 ④相对和平的环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如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其中序号与政权对应错误的是(     
A.①——西晋B.②——东晋C.③——北朝D.④——隋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示意图。与此图相适应的历史描述是(     
A.战乱频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科举盛行,对外交往趋于活跃
C.民族交融,门阀士族执掌朝政D.佛教盛行,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7 . 三国两晋南北朝战火连绵,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如表为这一时期的政权更迭图,空白处应当依次填写(     
A.东晋;西晋;宋B.东晋;西晋;吴C.西晋;东晋;吴D.西晋;东晋;宋
2023-11-0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面对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贵族元丕不肯着汉服,仍“雅爱本风,不达新式,至于变俗迁洛,改官制服,禁绝旧言,皆所不愿”。这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     
A.突出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新旧之争B.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从而举步维艰
C.导致北方政局混乱不利于南北融合D.先习俗变迁再制度变革的策略失当
9 . 北魏孝文帝说,我们国家兴起北方,现在定都于平城。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要在此地开展变法改革,一定很难。孝文帝因此主张迁都(       
A.洛阳B.平城C.建业D.长安
2023-11-0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汉末三国以来,为了补充内地的劳动人手,或为增补军队兵源,汉族统治者经常招揽或强制迁移边地少数民族入居内地。这一时期,中国的气候正进入到一个持续 6 世纪的寒冷期,居于北方边地的少数民族,也因气候原因大量南迁。下列政权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的是(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