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
7日内更新 | 149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唐之国策】

材料一   李唐皇室者唐代三百年统治之中心也,自高祖、太宗创业至高宗统御之前期,其将相文武大臣大抵承西魏、北周及隋以来世业,即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下所结集团体之后裔也。李唐承袭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全国的重心本在西北一隅,而吐蕃强盛延及二百年之久。故当唐代中国极盛之时,已不能不于东北方面采维持现状之消极政略,而竭全国之武力财力积极进取,以开拓西方边境,统治中央亚细亚,借保关陇之安全为国策也。又唐资太宗、高宗两朝全盛之势,历经艰困,始克高丽,即克之后,复不能守。

——摘编自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材料二   唐前期军力分布情况

道名关中河东河南陇右其他合计
军府数(个)288164743794657
占军府比重(%)43.82511.35.614.3100

——摘编自吴海军《浅析唐前期关中本位政策》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唐前期关中本位政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前期关中本位政策”进行评价。
2024-04-1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太宗时期有关在高昌设置州县的争论

贞观四年(630年)高昌王麹文泰曾亲自朝唐。但贞观六年(632年)唐经焉耆之请,开大碛路,使得高昌独擅东西交通的格局被打破。高昌遂攻焉者,又遏绝西城朝贡,攻唐伊吾,西联西突厥,北又挑拨薛延陀与唐的关系,唐与高昌关系破裂。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攻灭了高昌国。

关于如何统治高昌地区,唐太宗主张设置州县,大臣代表魏征反对,认为“陛下初临天下,高昌王先来朝谒,自后数有商胡称其遏绝贡献,加之不礼大国诏使,遂使王诛载加。若罪止文泰,斯亦可矣。未若因抚其民而立其子,所谓伐罪吊民,威德被于遐外,为国之善者也。今若利其土壤以为州县,常须千余人镇守,数年一易,每来往交替,死者十有三四,遣办衣资,离别亲戚,十年之后,陇右空虚,陛下终不得高昌撮谷尺布以助中国。所谓散有用而事无用,臣未见其可”。但太宗坚持己见,依然在高昌设置了州县,并开始积极经营高昌。

——据《贞观政要》《资治通鉴》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间析唐太宗出兵高昌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魏征对处置高昌国持何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唐太宗“坚持己见”的合理性。
2024-03-30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以下四幅图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政权与西北地区关系形势图。对各图所属的朝代及中央在该地区采取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明朝:设立具有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B.清朝:军事平叛后强制推行“改土归流”
C.唐朝:设立上统于中央政府的大都护府D.东汉:先军事打击后设行政、军政机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元、天宝年间,唐代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由俭趋奢。“居重位、秉大权者,优杂偃肆于公吏之间。曾无愧耻。公私相效,渐以成俗,由是物务多废。”当时人情多以放荡为快,从衣食住行的物质性消费到歌舞娱乐的精神性消费,尚奢华、重炫耀成为展现个性、个人社会身份和地位的手段。品茶啜茗之风也从宫廷传至王公贵族、官僚士人,并渐入寻常百姓家。茶叶、花卉、酒等成为风靡城乡的消费热点。商人为了迎合大众需求,“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摘编自张雁南《唐代消费需求与商品供给关系探析》

材料二   伴随着城市市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和新贸易航路的开辟,追逐奢侈的消费风潮从贵族特权阶层逐步传递至城市富裕的商人阶层,乃至普通手工业者。世俗统治者往往将节日庆典和宴会活动视为展示统治能力以及城市实力和形象的舞台。威尼斯流行的一首佚名诗歌记载了这样一个人:一位名叫尼科的平民,非常讲究穿着打扮,虽然只是一名造船厂里给船甲板填缝隙的工人,但也向人炫耀曾身着天鹅绒披风,腰间斜挎一把银质匕首,戴着各式戒指,在装饰豪华的家中享受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意大利地区48座城市共计颁布了391份涉及限制服饰、宴饮等奢侈行为的法令法规。

——摘编自尚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崇奢与禁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由俭趋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中后期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奢侈消费的共同点。
6 . 从历史上上治乱兴衰规律中汲取智慧,对于更好地治国理政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初统治者在隋制基础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为唐前期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制度保证。隋朝确立的科举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起到了抑制门阀、选拔寒庶的作用,成为唐朝兴盛的人事保证。唐初继续施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扶植自耕农,并在此基础上推行租庸调制,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促进了唐前期社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主张及其实施效果。
(2)材料二涉及唐朝一系列的制度,以赋税制度为例,结合所学指出唐朝中后期的制度调整,其征税的主要标准有什么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体现了国家政策的什么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唐朝的治国理政中可以汲取哪些经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素有尚武的传统,这样的传统我们可以追溯到先民们对力量和勇武的歌颂与崇拜,但中国的尚武精神一直追求的不是战争的延续和野蛮的厮杀,而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境界。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吸收了少数民族优秀成分。“尚武”是唐代蓬勃社会精神的真实写照,它真实影响着唐代文学的面貌。直抒文人墨客心中的万丈豪情与赤忱之心、高度发展的文化又催生了唐代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唐诗中描述“忽见山头水道堙,鸳鸯环甲被金鞍马上弯弓搭箭射,塞门看。为报乞寒王子大,胭脂山下战场宽。丈夫儿出来须努力,觅取策三边”。李唐王朝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与辽阔的国土唐朝从士族到百姓,都显示出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而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与勇武劲悍的追求,又促使唐代尚武精神历久弥新、更加昂扬,而这种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日本古典的武士精神。

——摘编自付婷《浅谈唐代前期的尚武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尚武精神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尚武精神的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汉军破匈奴右地,占据河西地区,朝廷先后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在此后百余年的经营中,西汉王朝通过布防军队、移民屯田、修筑长城和设置障塞亭燧等,使河西地区不仅成为重要的绿洲农垦区,而且在“断匈奴右臂”和连接西域与开辟丝路交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河西四郡在历代中原王朝的西北边疆战略中始终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摘编自雍际春《河西四郡及其战略地位论要》

材料二     凉州在河西走廊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地“山川险阨,土田沃饶,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武德初,置凉州总管府。贞观年间,改都督府,督凉、肃、甘、沙、瓜、伊、芳、文八州,其所领之地,横贯今甘肃大部和新疆东部。凉州都督常奉朝命,行西北道安抚大使或安西都护,职权范围大大超越凉州。武德初,杨恭仁为凉州总管,他采取措施防御东突厥的进犯,妥善处置了瓜州刺史贺拔威的叛乱事件,在凉州镇守近7年,有效地守护了河西走廊。

——摘编自张雄《唐太宗经营河西走廊略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经营河西地区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河西四郡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方面的战略价值。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朝道路交通图

   

唐朝道路交通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代相比唐代交通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023-08-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人民中学、海安市实验中学、句容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宋农业的发展十分突出。学者估算唐朝的耕地面积最多是约合今亩56.5亿。政府重视水利,设有工部水部司、都水监等机构掌其事,既注意维护、利用旧有水利事业,又因地制宜新建了大量中小型水利工程。农具方面,唐朝出现了轻巧灵便、宜于深耕和精耕的曲辕犁,以及用于灌溉高地的筒车。唐时北方开始实行麦粟复种制,两年三熟。南方则出现稻麦复种。唐朝粮食的基本亩产量约在一石左右(合今每亩51.5公斤)高者二石。宋朝多在一石以上,长江流域达到二至三石,甚至有高至六七石者。若除去高产杂粮种植的因素,明清粮食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2023-07-3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