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据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Ⅲ卷整理

材料四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据《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
2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出处记述
《汉书师丹传》“治《诗》,事匡衡,举孝廉为郎。”
《抱朴子审举》东汉桓灵之际,社会上流传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后汉书左雄传》尚书令左雄改革察举,由三公府对孝廉分科考试,“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随后由尚书省在端门复试。

A.表明了儒家向官僚阶层的渗透
B.察举制为科举选官奠定了基础
C.举“孝廉”的目的是弘扬传统美德
D.察举制促成了文化士族集团的形成
2019-09-1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历史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