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表为关于汉代主要选官制度的史料记载。下列对如表的历史解释正确的是
时间概况
西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举贤良能直言极谏,时策者百人,唯晁错为高第
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下诏举士,规定非治儒术者不取,董仲舒取为上第
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25-57年)时选拔与提拔的对象,统行“授试以职”,内容有策、经、笺奏等

A.汉武帝严格控制参加考试人数B.董仲舒推动儒学取得正统地位
C.察举制通过考试严格选拔官员D.统治者注重保证察举的“质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代史书中有很多官吏死后“家无余财”,甚至无以为葬的记载。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发现了汉武帝时期张汤(曾官至御史大夫)墓。其出土随葬品十分简单,多为小件器物和日常生活用具,和史书记载吻合。这种现象主要
A.得益于休养生息的推行B.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C.表明墨子思想得到贯彻D.受到察举制实施的影响
3 . 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算缗令C.察举制D.告缗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晋葛洪《抱朴子》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察举制
A.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B.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
C.其弊端日益突出
D.已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2019-10-08更新 | 15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5-2016年湖北武汉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二上期中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年龄)。”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是
A.选官对象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B.通过考试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
C.通过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
D.杜绝了选官过程中的舞弊现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后汉书·袁闳传》中记载:“(服阙即母死服丧),累征聘举召皆不应。”针对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实行的是察举制
B.当时士人厌倦官场
C.袁闳因“孝”被屡次举召
D.察举制无法选拔出优秀人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2016-10-20更新 | 374次组卷 | 54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