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8 道试题
22-23高一上·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雁塔题名”始于唐代,是指考中的状元进士齐集长安大雁塔题名,以资纪念,这是非常荣耀的事。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赋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时成为佳话。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营造了读书进取的社会风气B.选拔标准异常严苛
C.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创新D.成为选官主要途径
2022-11-21更新 | 358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 “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此项制度”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B.世卿世禄制C.科举制D.察举制
2022-11-20更新 | 87次组卷 | 69卷引用:[首发]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谏官制度。谏官不仅要随宰相入阁议事,“有失辄谏”,而且可以随时面奏,不限早晚,“不须令宰相先知”,保证谏官的独立谏诤权。这反映出唐代(     
A.中枢决策机构形同虚设B.利用监察制加强皇权
C.朝廷内部出现再次分权D.实现了监察的全覆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关于诗句反映的制度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隋炀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B.唐太宗首创武举和殿试
C.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D.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5 . 唐太宗希望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有效地集中统治阶级的意志,把君主专制与宰相议事这种对立面的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强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为此他(     
A.改革完善科举制度B.架空三省宰相实权
C.实行政事堂集议制D.重用品位较低官员
2022-11-16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这表明科举制度(     
A.推动了基层自治B.促进了阶层流动
C.扩大了统治基础D.有益于社会教化
2022-11-10更新 | 1903次组卷 | 34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教学质量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7 . 与秦汉丞相制度相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主要在于(     
A.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B.用六部牵制宰相的权力
C.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D.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
2022-11-09更新 | 155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下列各项中,可以体现这一制度的是(     
A.“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2022-11-04更新 | 1307次组卷 | 3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要向尚书省汇报;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要向当道节度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10 .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官员特权受到否定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022-10-26更新 | 3329次组卷 | 288卷引用:安徽省郎溪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