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据《新唐书》记载:“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唐朝时期宰相制度这一特点的主要影响是(     
A.确保了决策的科学合理B.降低了行政效率
C.解决了君相之间的矛盾D.强化了专制皇权
2 . 唐德宗时,宰相杨炎主持财政改革,将租庸调改为两税法。两税法的创新之处在于以纳税人家庭资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改变了过去按纳税人家庭人丁数平摊赋税的办法。这一改革旨在(     
A.完善税收制度B.放松民间控制
C.推动商业发展D.增加财政收入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任官者的官品必须与其乡品(指中正的评定)相适应,乡品高者往往为“清官”,升迁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慢,受人轻视。这(     
A.引导官员清正廉洁B.造成朝廷党争严重
C.易于导致士族专权D.杜绝庶族地主入仕
4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尚书省→工部→中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工部→门下省→中书省
2023-11-20更新 | 206次组卷 | 461卷引用: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陆贽在《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中评论两税法“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该评论主要想表达(     
A.分夏秋两次征税简化了税收名目B.扩大收税对象增加财政收入
C.收税看重人丁利于农民人身自由D.制度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人经科举入仕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庶族地主或寒士出身。如玄宗朝宰相张九龄自称出身“荒侥微贱”;中唐进士、新乐府运动的著名诗人王建和张籍也都是贫寒出身。这说明唐代科举
A.有利于减轻阶层固化B.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C.成为宰相的最重要来源D.提高了士族的政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邓晓南认为“北宋中期“精英”阶层的领军人物如范仲淹、欧阳修等,……其政治态度、理念追求、文化品格与一般思想倾向,与六朝隋唐的士族知识分子具有明显的不同。他们意气风发,以天下为己任,是一批具有综合型特征,兼擅文章、经术与吏干,且活跃于政治舞台之上的新型士人”。这批新型士人的出现
A.促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B.使儒学成为了官方哲学
C.加速了门阀世族的衰落D.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科举报考者即有中央及地方官学中的在读生,也有从私学直接向州县官府报考的寒素子弟,“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下表为唐代进士及第者中的生徒与乡贡的变化数据。它反映了唐代
进士及第时间生徒人数乡贡人数总数
玄宗及之前7653129
玄宗之后997106

A.中央教育权力逐渐下移B.州县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9 . 据学者研究,西汉公卿中没有文化或文化偏低者,吕后时占40%,景帝时占33.3%,而自武帝兴太学,以明经取士后,这一比例下降到10%,宣帝时为4.6%,公卿中几乎没有非文化者了。这一变化反映了西汉
A.学校规模的扩大B.中央掌握人事任免权
C.文化知识的下移D.官员文化素养的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小姓,是非士族的地主;寒族,是一般的平民;制举,是皇帝临时举行并亲自参与的科举考试)。据此可推知,唐代
类别士族小姓寒族人数总计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进士58971.010913.113215.9830
明经8163.31814.02922.7128
制举8865.7107.43626.9134
A.士族阶层拥有科举特权B.官吏人才来源基础扩大
C.家族地位决定着中举率D.国家选才侧重政治素养
2021-03-26更新 | 325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