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年,汉文帝开始采用由各地推荐人才的方法进行选官。汉武帝在位期间,将这种新的选官方法定为制度。这一制度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这一制度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以来,促进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

朝代选官制度选拔方式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地方品评
隋唐科举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名称与选拔标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简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③处的内容,并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主题。
2023-11-2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先秦时期主要是“世官制”,但是商鞅打破传统的选官制度,接军功大小授予官位。汉高祖多次下诏让各地官员举荐贤人能士,帮助朝廷治理国家。到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摘编自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

材料二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动频繁,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地方大族名士操纵选官,滋生腐败,干扰人才选拔。于是曹魏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宫职。这种制度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隋朝建立后,被废除。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
(2)仿照以下表格示例,任选一种中国古代的其他选官制度进行介绍。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背景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动频繁,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地方大族名士操纵选官,滋生腐败,干扰人才选技。
概况曹魏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即九品中正制。
作用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结果随着士族的没落,隋朝时被废除。
3 . 汉唐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资治通鉴》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

材料三   科举制包含着这样几种基本精神:一日公开平等,二日竞争择优,三日量才使用,四日内行管理。这些精神也是西方现代组织理论所强调的普遍主义与感情无涉原则。科举制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养的行政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相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活动的积极性。

——2013124日人才交流网

材料四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五

时间人口数(单位:万人)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1900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26年)4142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4532
唐玄宗天宝二十三年(755年)5291
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1699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1576

材料六   公元755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西汉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中的选官用人制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3)从材料四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
(4)根据材料五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5)材料六中的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朝代选官制度
汉朝
曹魏
唐朝

(2)为什么说唐朝的选官制度是一种更完善的制度?
(3)唐朝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
2020-11-2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分析下面表格中有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相关内容,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
B.由地方推荐到考试选拔
C.由注重整体素质到注重知识才能
D.由世袭制到任期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与内容。由此可知,汉代察举制( )

常科

特科

孝廉:察举孝子廉吏

贤良方正;选拔公正、敢于直言之士。

茂才(秀才)选拔奇才异能之士

明经:选拔通晓儒家经典之人。


明法:选拔通晓律令的人才。

A.提高了官员的综合素质B.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C.铲除了特权阶级的根基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023-11-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五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表中民谣、诗歌体现的选官制度依次是(    

选官制度

民谣、诗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A.①察举制②科举制③九品中正制B.①九品中正制②察举制③科举制
C.①察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科举制D.①九品中正制②科举制③察举制
2023-07-23更新 | 325次组卷 | 32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表为西汉初年部分王侯及其出身一览表。表格中现象的出现与下列选项中哪种制度有关
姓名爵位出身
韩信淮阴侯平民
樊哙舞阳侯屠户
灌婴颖阴侯布贩

A.世卿世禄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九品中正制
2022-02-22更新 | 25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选择性必修一)
9 . 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选官制度。这说明
朝代制度选拔标准或方式
汉代察举制德行学问,荐举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声望,品评
隋唐科举制考试成绩
A.政府对读书人控制减弱B.官吏道德水平不断下降
C.世家子弟入仕日益受阻D.官员选拔整体趋向公平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
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可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
完成下列要求:
(1)班固把历史人物划等评述的做法,对后世的哪一选官制度产生了影响?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和选官的标准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史知识,对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0-12-2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