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唐初三代时期,高中进士者多是士族出身,如唐武德五年(622年)首次科举考试中,陇西望族李氏的李义琛、李义琰、李上德三兄弟同时上榜,名噪一时。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文化发展存在阶层差异B.政治传统影响制度革新
C.社会地位决定了考试的成败D.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加剧
2024-01-3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隋唐科举制不问门第,“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不论家庭出身和品级等第,只要通过科举博取功名,就能跻身官僚阶层。这样的选官制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那种“士庶天隔”的九品中正制有天壤之别。据此可知,科举制(     
A.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B.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C.消除了社会阶层的同化D.利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2023-10-27更新 | 287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代出身贫寒的科举官员,由于“来自田间,多由寒峻,其见识迂陋”,也不会逢迎阿谀,故对上司“作奸犯科,类不当行”之事,往往引经据典,加以阻拦;若由其经办处理,也能坚持律条,加以严惩。材料反映科举制(     
A.客观上有利于政治清明B.提高了官员的道德品质
C.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D.加强对官员的思想控制
4 . 唐初某税制规定:“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由此可知,该税制(     
A.利于政府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确保了农民有土地可耕种
C.抑制了唐代社会土地兼并的现象D.增加了政府的赋税和兵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制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三   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高级文官的考试,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两史、经济、法律、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

——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等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图示④⑤应填写。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的体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与中国科举制度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列举了北宋某些时段的科举考试内容。表中内容变化反映了北宋(     

时间

科考内容

宋初

诗赋为主

庆历—熙宁初

经术、诗赋、策论

熙宁—元丰

经术、策论、法律

元祐年间

经术、诗赋、策论、史

重和—宣和

儒经、道经、策论、法律


A.选官的程序日渐规范化B.日益注重人才的政治素养
C.理学成为考试主要内容D.科举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2022-07-0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县的主要官员,属官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员皆由中央任命。这一调整旨在
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中央集权C.监察文武百官D.维护国家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得压制。而此前的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和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官僚政治逐步形成B.宗族关系仍受重视
C.人才选拔渐趋开放D.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这句话可以用于说明唐朝
A.宰相的职能彻底改变B.宰相的权力被分割
C.宰相的品级逐渐下降D.宰相执政能力降低
2021-07-12更新 | 434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据统计,在宋徽宗时期,除中央官学之外,有州学234所 ,县学516所 ,私塾、乡学、义学类的启蒙学馆不计其数:1104年 ,宋朝学生人数多达20余万,一次科举报名人数经常达到三四十万。这一现象的出现
A.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得益于科举制度的推动
C.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D.加快了冗局面的到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