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如下表所示,根据不同时期的史籍记载,均田制下受田对象年龄在发生变化,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户籍年代受田对象年龄(岁)史籍出处
北魏时期15~70《魏书·食货志》
北周时期18~59《隋书·食货志》
隋朝初期21~59《隋书·食货志》
唐朝中期25~55《唐会要》
A.社会管控更加严格B.经济重心南移加快C.土地兼并现象消失D.赋役改革迫在眉睫
2024-02-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下列史料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上于是约法省禁,什五而税一”
C.“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D.“机户出资,织工出力”
2024-01-2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唐朝时,被用于“均田”的土地主要是国有的无主荒地,并不触动所有权明确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唐朝中期,土地迅速向各类地主手中集聚,国家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农民授田不足的情况进一步发展。这可用于说明(     
A.调整赋税制度的必要性B.消解阶级矛盾的可能性
C.限制社会流动的风险性D.重建中央集权的迫切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剑桥中国隋唐史》载:“人们在研究伟大的唐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这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下列唐朝制度深受隋朝影响的是
A.藩镇制度B.两税法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中宗若不经中书、门下两省径自封拜官职,装置诏书的封袋改用斜封,所书“敕”字改用墨笔,称为“斜封墨敕”,即表示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其私下所封之官,时人称为“斜封官”,因其未经正式敕封手续而为一般人所看不起。这表明当时()
A.中书和门下的权力受制于皇权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专制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约束力
6 . 这种制度最初还注意品状,后来因豪族控制,沦为他们垄断的工具,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格局。这种制度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世袭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察举制与唐代科举制之比较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二   英国是最早形成文官系统的西方国家(文官指事务官,即脱离政治争斗影响,担任实际行政事务的可永久任职的工作人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官吏任用制度仍深受封建恩赐制影响,任用私人和卖官鬻爵现象依然严重存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蒸蒸日上的态势与人才奇缺、效率超低的政府工作职能的矛盾不断升级,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1853年英国的《麦克莱报告》指出:职员任用须经公司竞争考试,考试及格后再受训二年,期满按成绩分配工作。这一报告影响至深,英国行政部门流行的“通才教育”传统即追溯于此。

——摘编自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材料三   英国借鉴科举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吸取了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取考试的平等竞争原则和择优录用方法,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古代经典内容,因而后来能被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仿效。

——摘编自李兵、刘海峰《科举:不只是考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其主要特征。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发展的认识。
2022-01-25更新 | 26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唐代,中书省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议决之事,交其属下中书舍人起草诏令。中书舍人在制作诏令过程中,可互相商量,并允许“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五花判事”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旨在避免决策失误
C.加大了分化相权力度D.推进监察制度发展
2020-11-26更新 | 133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